张万臣 徐 鑫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张万臣 徐 鑫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设为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未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摘录其年龄、性别、病程、生活习惯、既往史及生化检验结果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吸烟史、运动少、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吸烟史、血尿酸、尿微量蛋白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R的发生与病程、年龄、吸烟史、运动少、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均有关, 提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稳血压及血脂作为预防DR的发生或延缓DR的发展, 而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可作为DR的早期预警指标。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吸烟;血尿酸;尿微量蛋白
工作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1]。根据病理改变其可分为非增殖性DR和增殖性DR两种。非增生性DR主要病理表现为微动脉瘤、视网膜水肿、小动脉阻塞、静脉扩张出血等, 如有纤维血管增生且超出内界膜则演化为增殖性DR。非增生性DR约有45%会在1年内发展为增殖性DR。而纤维血管增生牵拉视网膜脱离继而缺血, 造成视觉障碍。另外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黄斑水肿, 其可发生在DR任一阶段。本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 旨在更好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设为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未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化验结合病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经研究镜检查确定是否并发视网膜病变;纳入研究时均排除肺炎、胃肠炎、肝炎等伴明显炎症的疾病。
1.2 观察指标 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程、运动情况、烟酒史、家族遗传史。②化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尿微量蛋白。③其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整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拟合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赋值:性别(设男=0, 女=1);运动情况(设正常或多=0, 少=1);吸烟史、饮酒史、家族遗传史、既往史(均设否=0, 是=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3例;平均年龄(59.8±6.4)岁,平均病程(12.2±4.9)年;运动量少27例, 有吸烟史21例,有饮酒史12例, 有家族遗传史5例。化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2±1.6)mmol/L、餐后2 h血糖(11.7±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2.0)%、总胆固醇(5.4±1.4)mmol/L、甘油三酯(1.7±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3.7±0.9)mmol/L、血肌酐(72.8±20.4)mmol/L、血尿酸(325.9±82.6)mmol/L、尿微量蛋白(10.5±6.7)mg/L、收缩压(140.2±22.6)mm Hg (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3.7± 12.4)mm Hg、体质量指数(22.3±2.1)kg/m2。
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65.8±8.6)岁,平均病程(6.4±3.3)年;运动量少21例, 有吸烟史10例,有饮酒史10例, 有家族遗传史3例。化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5±1.8)mmol/L、餐后2 h血糖(10.4±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3)%、总胆固醇(5.2±1.1)mmol/L、甘油三酯(1.2±0.3)mmol/L、高密度脂蛋白(1.7±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0.8)mmol/L、血肌酐(69.7±18.8)mmol/L、血尿酸(252.7±59.8)mmol/L、尿微量蛋白(2.2±1.3)mg/L、收缩压(118.5±17.7)mm Hg、舒张压(72.6±6.1)mm Hg、体质量指数(22.5±2.5)kg/m2。
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吸烟史、运动少、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吸烟史、血尿酸、尿微量蛋白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7.52、5.61、1.03、1.01, P<0.05)。
本研究中显示病程长、年龄较小、有吸烟史、运动少、血压高均可增加DR的发病率, 提示了对于确诊糖尿病的患者, 特别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血压高等情况应尽早安排眼底检查[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除外DR, 还包括糖尿病肾病。二者均可导致病变器官不可逆损伤。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量越多、肾小球滤过率越低, DR发病率就越高, 反之亦然,提示糖尿病肾病和DR可能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2]。在本研究中尿微量蛋白为独立危险因素, 提示其不但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3], 还可作为DR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DR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一方面脂代谢紊乱可增加血液粘稠度, 使视网膜组织处于缺氧状态[4,5], 另一方面脂代谢紊乱可增加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 后者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 从而导致视网膜屏障遭到破坏, 血液内物质渗漏, 导致视网膜水肿及渗出[6], 继而为组织纤维化拉开序幕。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可能是糖代谢紊乱引起的, 过量的血糖不能被机体利用时会在肝脏内合成脂质, 同时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加重脂代谢代谢紊乱[7]。
综上所述, DR的发生与病程、年龄、吸烟史、运动少、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均有关,提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稳血压及血脂作为预防DR的发生或延缓DR的发展, 而血尿酸、尿微量蛋白及甘油三酯可作为DR的早期预警指标。
[1] 郑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进展、挑战与展望.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2, 28(3):209-214.
[2] 周杨琳,陈雪燕,陈雪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及其预测意义.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7(15):1715-1718.
[3] 蔡芸莹,马中书,邱明才.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2):114-116.
[4] 魏素平,梁四妥.尿微量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意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6):698-700.
[5] 陈慧,张莹,林榕,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4):218-219.
[6] 胡萍,高永峰,许文俊.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中TG/ HDL比值关系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7):831-833.
[7] 徐琳,赵魁彦,龚惠红,等.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6):691-6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34
2015-02-10]
163714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眼科(张万臣);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