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珊
・卫生论坛・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更新模式的临床研究
黄 珊
目的 对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教育与干预在儿童保健(儿保)系统管理中的作用予以探讨, 以便于建立起良好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更新模式。方法 92例新生儿, 其中46例为正常新生儿,另外46例为高危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新模式组(46例), 对照组的正常儿与高危儿实施常规模式的儿保, 新模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定期的开展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教育、干预。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两组新生儿3、6个月及1岁时的发育商实施测评,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 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生后6个月与1岁时, 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5个能区的DQ比较, 新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 新生儿出生后3、6个月及1岁时, 高危儿的5个能区的DQ表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 到1岁时新模式组新生儿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儿保的更新模式中, 引进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教育及干预, 能够有效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对于儿童早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儿童保健系统;更新模式;管理
在常规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模式中, 主要是对儿童的喂养指导、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等实施系统的干预与监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项技术水平的提升, 社会对于儿童智能的发育、行为发育及心理发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1], 针对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实际需求, 建立起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更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主要对本院2013年1~12月的92例新生儿的保健系统管理予以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的新生儿92例, 其中有46例高危新生儿, 都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诊断标准, 男25例, 女21例, 另外46例为正常新生儿,男26例, 女20例, 对所有新生儿均开展1年的随访, 1次/月。将正常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均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与新模式组中各具有正常新生儿23例与高危新生儿23例。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性别、生产方式、诊断、胎龄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之内都需要在儿保科建立起儿保随访档案, 在其出生42 d内实施听力筛查,以便于将具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予以排除。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每个月定期开展体格发育监测, 并积极开展喂养指导,保证婴儿喂养的合理性, 对照组的新生儿值开展常规模式的儿保。观察组的新生儿应用新模式儿保, 在常规儿保模式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教育、干预, 结合婴幼儿各个阶段的神经行为发育特点, 在为新生儿实施体格发育监测的同时, 在其出生后的每个月实施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并定期开展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在儿童早期教育及干预大纲中, 对新生儿实施了针对性的个体化、阶段性的训练与干预指导, 在其0~1个月主要是实施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刺激与前庭的运动刺激, 并积极为其开展胎头及四肢运动训练;在其婴幼儿时期, 主要是开展交往训练、记忆训练、语言训练、视听训练、感知训练及运动训练, 并付诸按摩、抚触及婴儿被动操, 通过家长训练与专业康复师结合的方式, 每个月对干预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价, 依据儿童的实际情况, 对干预措施与干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应用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方法, 对照组中的新生儿主要是以家庭干预为主, 酌情给予其相关的指导, 在开展随访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新生儿发育异常, 应该及时的予以正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的3、6个月及1岁时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其开展发育测评, 得出其DQ, 全量表中的5个能区主要为应人能区、言语能区、应物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 对新生儿各个阶段的各个能区的DQ实施对比分析[2-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 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生后6个月与1岁时, 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5个能区的DQ比较, 新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 新生儿出生后3、6个月、1岁时, 高危儿的5个能区的DQ表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 到1岁时新模式组新生儿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5个能区DQ比较()
表1 两组新生儿5个能区DQ比较()
注:两组正常儿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能区 组别 例数 3个月 6个月 1岁大运动对照组正常儿 23 93.10±2.88 98.40±3.03 104.15±3.57对照组高危儿 23 84.25±6.12 92.90±5.16 100.60±3.35新模式组正常儿 23 94.04±1.56a 103.0±3.48b 114.32±3.17bc新模式组高危儿 23 85.54±5.07 98.12±6.64 104.19±4.11c精细动作对照组正常儿 23 92.55±5.11 98.25±4.52 104.45±4.07对照组高危儿 23 83.95±6.98 93.05±6.51 99.20±5.53新模式组正常儿 23 94.24±2.54a 103.28±3.6b 114.44±2.42bc新模式组高危儿 23 84.77±6.35 99.27±5.63 106.00±3.76c应物能对照组正常儿 23 93.30±2.27 98.60±4.45 106.45±3.41对照组高危儿 23 84.10±4.53 92.75±4.12 100.06±5.71新模式组正常儿 23 94.24±2.54a 103.28±3.60b 114.44±2.42bc新模式组高危儿 23 84.96±4.14 96.35±4.13 104.58±4.20c言语能对照组正常儿 23 92.20±4.11 98.25±3.77 106.15±5.03对照组高危儿 23 92.20±4.11 98.25±3.77 106.15±5.03新模式组正常儿 23 93.24±3.06a 101.28±3.68b 113.12±3.52bc新模式组高危儿 23 84.35±5.12 97.00±5.72 105.65±4.72c应人能对照组正常儿 23 92.45±4.44 97.30±4.41 104.45±2.98对照组高危儿 23 84.60±4.54 93.10±4.19 98.80±3.61新模式组正常儿 23 93.12±2.19a 101.68±3.94b 112.16±3.33bc新模式组高危儿 23 85.04±5.80 97.08±5.97 106.42±4.92c
0~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大脑的神经细胞增殖非常的快, 树突发育迅速, 并且突触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多, 对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 给婴儿提供良好的刺激, 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高危儿由于受到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 使得其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 但是其脑的一些区域再生之后, 能够再生新的神经细胞, 一些神经细胞可以替代邻近的受损细胞的相关功能, 并且在功能上形成通路, 这就需要及早的实施早期干预, 早期的干预对于受损大脑的可塑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有效实现功能代偿[5-8], 为新生儿实施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 其主要原理就是结合人脑的发育规律, 开展人大脑潜能的开发, 本次研究中对新模式组的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开展了早期教育或者干预, 因此其6个月及1岁时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纳入到常规的儿保模式中, 建立起新的儿保模式, 对于提升儿童保健质量, 降低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落后及偏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朱华, 彭珉娟, 杨涛毅, 等.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更新模式的临床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11):123-125.
[2] 许培斌, 宋苏萍, 李强, 等.应用智能卡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5年情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6):101-102.
[3] 宋晶, 毕淑艳, 许培斌.提高服务技能 做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国妇幼保健, 2012, 10(1):302-303.
[4] 梁宝嫦, 陆丽嫦.分析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0(11):412-413.
[5] 王玉.吉林省四平市2009-2013年妇幼卫生工作数据分析.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4, 20(9):66-67.
[6] 许培斌, 陈凤香, 梁冬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1):336-338.
[7] 金春华, 杨慕兰, 宋文红, 等.城市儿童营养性疾病临床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10):612-613.
[8] 曾艳红, 赵鹏, 徐志浩, 等.0~36个月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探讨.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6(7):525-5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82
2015-02-05]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