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述评

2015-01-21 03:47:46李凤翔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行动理性

李凤翔

摘 要:通过对理性选择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介绍理性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社会学中理性选择理论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析理性选择理论的现实意义,评估其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解释力,从而丰富和完善理性选择理论。

关键词:理性;行动;理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302-02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源起

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初步打破了人们对于神学的盲目崇拜,解放了人类思想的枷锁,使人们的思想从重视崇拜神学转变为重视人自身的本质。在此基础上,17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又进一步推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次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彻底打破了中世纪以来教会对于神学以及封建等级思想的建构。在两次思想运动的影响下,人们进行反封建的同时,开始对人类自身的本质以及“理性”进行思考。

人们对于“理性”的思考集中在对人类行为是否理性的思考上。在经济学领域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即假定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亚当·斯密认为人的理性在于他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他们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个体行动是合乎理性的;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及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

在社会学领域里一直都十分关注对人类社会行动的研究,马克斯·韦伯划分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1)目的合理性行动;(2)价值合理性行动;(3)情感的行动;(4)传统的行动。社会学试图通过分析人们采取合理性行动的环境和动机,探讨人类合理性行动的范式。从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开始逐步借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它们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社会学领域中提出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就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

社会学领域中的“理性人”与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虽然都是以理性为前提,都是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二者在研究行为时有着共同的假设,即人类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科尔曼认为:“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但是二者在其基本假设和研究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之处:经济学认为人是依据个人稳定的利益偏好在各种行动中做出选择,研究侧重于人们为何做出选择,即强调选择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和结果的分析,更多地研究个体的理性行为;社会学则认为人的行动是受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制约的,研究侧重于人们为何不做出选择,社会学的理性选择认为人得行动是有目的性的,人类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有多个行动方案,这多个行动方案会带来不同的行动效益,人类在选择最终的行动方案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二、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

1.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源起

乔治·霍曼斯在其著作《交换的社会行为》中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他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这为学者们在以后的社会心理实证研究中提供了社会交换的理论基础。1989年《理性与社会》期刊的出版和1990年国际社会学协会理性选择研究分会的诞生,标志着理性选择理论完全进入运用阶段。但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是科尔曼,他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为社会理论奠定了全新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正式确立。

2.理论范式和基本框架

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第二,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第三,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第四,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理性选择可以概括为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

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框架:首先,对于行动者行动的理解。科尔曼认为在解释社会活动时,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行动者的行动,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研究行动者的行动是非理性,局外人的角度是不能反映行动者的本意。这与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理解社会的方法论有着相似之处,即在研究行动者行动除采用价值中立的态度客观的分析行动者行动的含义外,还要用理解的方法来研究行动者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从而还原行动者的行动,减少因是旁观者的影响而片面地理解行动者的行动,从而造成行动信息的丧失。

其次,对于分析行动者行动的视角。科尔曼所提出的理性选择理论不是单一地关注行动者的理性行动,他更关注的是行动者采取理性行动后产生的后果,特别是社会后果,这种社会后果无论是对于行动者本人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存在着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可能。因此,社会学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理论更关注的是行动者的行动所创造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同时又关注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对于行动者理性行动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科尔曼提出了社会规范这个基本概念,他认为,规范指明人们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创造的,蕴含着不同的利益。但规范蕴含的利益不能形成规范,也不能确保规范必然形成;利益只是为规范提供了基础,即接受外在影响的人们产生了对规范的需求。

再者,对于理性人的理解。理性选择理论虽然是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之中,有着非常浓厚的经济学色彩。但是理性选择理论中的人是理性人,而非经济人,更不是帕森斯认为的社会人,也不是韦伯认为的组织人。他的核心内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益最大化”,而这种“效益”并不只是局限于狭窄的经济领域,它还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等众多内容。其价值取向不一定是经济目的,也可以包括利他主义、社会公平等内容。

最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的结合。科尔曼在构建理性选择理论时,一直追求将理性选择理论对于个体理性行动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理性行动的宏观研究。为了实现微观到宏观的过渡,科尔曼在理性人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集体决策和集体行为等归根结底是个体追求最大功利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他用该理论对权力、统治、信任、规范和合法性等社会现象作了分析,认为这些社会关系的建立实际上是两个理性人之间的一切经济交易。如科尔曼认为,信任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会行动,是理性选择学说的关键,并认为尽管根据博弈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单次博弈中的信任是非理性的行为,但如果将收益范围扩大,仍然能够将信任看成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在宏观层面,科尔曼提出了社会最优化的概念,即是指如果行动者双方自愿交换没有外在影响的资源,双方均能获取较多的利益,没有任何一方被伤害。如果这种交换发生在非竞争性的结构中,交换率将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在这种结构中,所有使双方获利的交换完成后,便达到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社会优化(或称帕累托优化)。与这一概念相联系的是“社会均衡”。社会最优是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

3.理论思考

首先,理性选择理论补充了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理性选择理论承认人类行动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并且它关注制度文化等因素对一个人偏好和目的性行动的影响作用;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以科尔曼为代表的社会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将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行动理论,他们从社会行动出发,把个体行为与社会结构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

其次,理性选择理论也有存在着局限性:理性选择理论是源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的,本身带有比较浓厚的经济学色彩,这就使得理性选择理论在关注人类行动时过多地研究其经济效益,而对于产生的社会结果的研究相对薄弱;理性选择理论对于非理性的关注比较少:虽然以科尔曼为代表的社会学家们提出的理性选择理论对于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完全理性化有所修正,但是理性选择理论在关注人类理性行动时并未提及行动的源起以及其意图性,而是直接过渡到了对行动产生的结果的分析层面上,也忽略了行动产生社会后果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方法论存在着悖论:理性选择理论采用的是个人主义方法论,但即便在纯粹的经济领域,即使是严格按理性选择理论建立起来的复杂经济学模型,在解释多个自变量对某个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时,事实上总存在既有变量无法解释的问题,即对于残差问题的解释。而社会学更关注理性的有限性和个体行动受文化、制度因素的制约性。这就意味着,合理地解释个体行动作,除从个体内部作出说明外,还要从其外部文化、制度的框架来研究行动,这于理性选择理论所坚持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出现了背离。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贝尔.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范岱年,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99;汪翔.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

[2]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 周长城.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J].社会科学战线,1997,(4).

[4]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5] 刘少杰.理性选择在经济社会学中的核心地位和方法错位[J].社会学研究,2003,(6).

[6] 周长城.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国外社会科学,1995,(12).

[7]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行动理性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动”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8:55:39
保护考古文物,重在行动
未来英才(2016年19期)2017-01-04 17:17:16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31:56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31:29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03:39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8
复利的理性
金融法苑(2015年1期)2015-09-07 07:44:06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