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1-21 17:44王红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王红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体育课在初中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正日益提升。差异性教学是实现体育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完善教学方法、实现优质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 教学策略

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是在因材施教、兴趣教学、以学为本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差异性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上,由于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得到同等的对待,不让体质较差的学生掉队,就要将学生按体质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对策,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减小学生个体间差异的目的。

一、将学生分层,确立差异性群体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学生的体质特点不同。有些学生天生体质好,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表现得好动、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天生体质一般,甚至较差,在生活和学习中就表现得平静、不主动,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甚至不愿意去运动。《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种类不同,但橘和枳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对于学生也是一样,虽然他们天生的体质各不相同,但运动强身、提高体质对于每个初中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1.主动型学生

这类学生天生体质就好,愿意玩,愿意动,并且具有极强的体育竞技意识,在教学中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对于这类学生主要以拔高式教学为主,通过各种强化训练使其身体素质达到一个新高度,也使其运动技巧更加规范、体育知识更加充实、体育精神更加健康。

2.平常型学生

这类学生体质较佳,虽然没有突出的体育表现,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运动,常参加体育活动等。对于这部分学生要以提高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增加其体育训练量,将这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偏好放大化,使其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被动型学生

这类学生体质一般或较差,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不愿意运动,甚至抵触运动。对于这部分学生要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零开始一点点增加他们的运动量,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使其不抵触体育运动,并最终养成有规律地运动的习惯。

二、将教学分层,制定差异性对策

确立差异性的学生群体之后就要将教学方法分层,要求在体育课堂上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都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又能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能、体育成绩得到本质的提升。兴趣是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即使在学生分层后体育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明确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对主动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培优式教学策略,训练以两人一组为主,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激发他们彼此的竞技精神。训练难度和强度逐渐增加,并且在期间穿插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娱乐活动,使训练有张有弛。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知识、体育运动的历史等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做到体智双发展。

对平常型的学生要采用兴趣式教学策略,训练以5人团体运动为主,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排到游戏活动中,如篮球活动、足球活动、羽毛球活动等,使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聚在一起,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被动型的学生要采用带动式教学策略,将这部分学生安排在平常型学生中间,使被动型学生自行选择要融入的兴趣团队。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在提高被动型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如开展小组游戏或比赛,以小组荣誉感推动被动型学生的参与欲望。两类学生在游戏或比赛中彼此交流、互相照顾、不离不弃,使被动型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出于责任感,主动增加运动量,进而养成运动习惯。

三、将目标分层,实现差异性提升

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在体育课堂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所以在对每层学生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目标分层并不是分好坏,而是分类型,目的是使每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目标是体育竞技的核心动力,一个优秀的体育健儿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不断被超越的目标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对于初中生也是一样,随着初中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加,体育课也越来越受“排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体育动能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体育任务对激发竞技精神、养成运动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体育不仅仅是一项学校教学工作,同时也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在教学中为主动型学生制订每周的运动计划,如每天跑行1000 m,掌握5条篮球知识等。对平常型和被动型学生则不做运动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放任自流,作者每周都会利用体育课或周末举行一次运动比赛,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全部参加,在运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虽是比赛但不分名次,以增加学生之间的运动交流为主。这样平常型和被动型学生就能在主动型学生的感染下为自己制定运动目标,这种运动目标没有强制力,对于平常型和被动型的学生而言执行起来不会感到有压力,目标的完成效果也较好。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话题,要想做到教育公平就必须做到差异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这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东.初中体育教学B型模式授课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0(2).

[2]葛建军.浅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3]叶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差异性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3).

[4]马丽平.初中体育课中的讲解法与动作示范法[J].考试周刊,2010(18).

[5]李秀英.初中体育教学应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