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职业教育引入深度融合的“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并比较分析了“潮流型”信息化教育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提出“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当中的深度融合机制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 职业教育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90-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与移动信息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涌现出多种基于网络数字技术在线课程开发与创新的教学模式,可称之为“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如当下最为时尚和流行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视频公开课、教学资源库等。这些“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优点在于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欠缺线上与线下同步体验与互动的困扰。“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但可以让学习者最大化获取学习资源,而且还可以大幅提升学习质量,从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来看,职业教育中引入“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必要,而且变得非常迫切。
一、职业教育引入“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一)“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体系中,一直受到大力重视和支持,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以信息化教育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此,教育部连续印发了多个文件,力推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省市相继出台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相关细则,这为职业教育引入“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十分适合职业教育
“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受众面广、可选择性多、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强等众多优势,“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发展十分有利。一方面,为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指导和学习平台。“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通过深度融合各种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将由专家教学团队打造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视频公开课、教学资源库等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选择。另一方面,“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也可以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示范和学习榜样。“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素材还可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的研修能力,平衡师资间的差距,让教学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
(三)“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中已具备可行条件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围绕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标准开发,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则要求可视性强、更新速度快、行业信息量大等,能够与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紧密衔接和科学匹配。一方面,职业教育组建深度的校企合作为“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准备了条件。当今,“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大量的教学素材支撑,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而职业教育恰恰拥有校企合作范围广、合作力度大的优势,为信息化教育技术深入融合的素材取得、课程过程的设计、操作标准的采集等工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条件的建设与改善为“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准备了物质条件,大部分职业学院已经拥有了基于因特网技术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二、可供职业教育选择的几种主要“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比较分析
信息化教育技术伴随着计算机在教学当中的广泛运用而逐步丰富起来,从20世纪末期以多媒体课件为开端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经历了21世纪初兴起的网络课程,到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等综合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下面笔者就几种主要信息化教育技术作简要对比与分析:
(一)微课信息化教育技术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如图1所示。
图1
(二)慕课信息化教育技术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讲,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翻转教学模式中,除了教学视频外,学生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到了课堂上,做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
从上述几种主要“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教案或者课程实录搬上网,而是要更加重视教学设计、信息传播和学习体验与互动。
纵观“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几种主要手段,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的共性在于:一是主体大多都是教学视频或者动态PPT,可以供学生或者教师观摩;二是高度概括了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图表数据及视频展示,更加生动,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直观性;三是都有与主题相关的练习测验、评价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同时,笔者综合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几种手段考察,现将最近两年流行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差异作一比较
从上面这个表格对“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比较来看,微课与翻转课堂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虽然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课例片段),但是它还有很重要的另一部分,即辅助性教学资源,如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因此,相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微课有更多的价值和学习空间,而慕课则不仅拥有微课程的优势,更多地是提倡了互动、交流以及评价等环节,还提供课程认证证书,也由此掀起了全球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浪潮。
此外,笔者还在此简要介绍专家团队教学以及教学资源库两个“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专家教学团队主张组建教师团队开展在线教学设计,吸收各层级教师参与到在线教学设计中来,打破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硬分割,探索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相结合的多种分工模式,给教学实施环节预留创造和再设计的空间,通过学习分析技术的跟进和教师团队、学习者的反馈,实现教学设计的动态更新。而教学资源库是将分散的各种同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收集、分类、组织和存储,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统一的发布和共享,减少学习者或教师为查找相关教学资源消耗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素材的共享和利用。
三、“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当中的模式探讨
“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当中,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将网络课程、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以及专家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等深度整合起来,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训、学生考评、信息交流等整合起来,借助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大力支撑。“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当中的运行机制,即根据职业教育各专业自身建设内容和特点,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借助专家团队,运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资源,如图5所示。
图5 职业教育中运用“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示意图
对此,一是课程教学。为用户建设集自主学习与教学功能为一体的“情境式”课程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包(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数字化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评价、教学案例)。二是实训教学。可以借助虚拟实训来实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通过采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利用虚拟技术手段建造虚拟企业,帮助学习者实现从学生到员工、从课堂到企业的角色转换和真实体验,以此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为载体,利用角色转换、上岗操作、业务合作、业务操作等功能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的虚拟实训,以此提升实训教学品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三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贴近职业教育教学实际、贴近校企合作工作实境为主旨开发一些教学辅助素材和课程案例,体现为“学习情境案例+综合案例”,其内容涵盖课程70%以上的知识点。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必须保障学习的质量,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方案,除知识和技能等基本评价内容外,增设成果评价、态度评价。
四、“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中的对策
根据“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中的模式分析,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中运用“潮流型”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拔和培养出稳定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育课程专家团队;如何培育学生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学习习惯,并将他们培育、提升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教育的高效学习者;如何搭建(引进)适合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何选择好超越目前传统教学课程评价、建设体系的体制和机制;以及如何创造和形成“潮流型”信息化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学习
培养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化教育手段,鼓励教师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技术学习经历研究,探索制作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及混合教学模式,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元化;保证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学习评价的可选择性;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协作、互动平台搭建。
(二)组建高标准专家教学团队
教学工作不是一个可简单规模化、自动化、复制化的机械品,大规模开放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推广过程中,应避免模式化思维,考虑专家教学团队的多样性,激发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对专家团队要开展信息化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设计技能的专门培训。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提高,教师的水平才会得到改善,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得到升华。
(三)建设好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以资源中心为依托,以人才培养和职业提升为主线,分别面向学习者、教学者、院校、企业等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并依托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和终端用户不断更新资源库信息,保持教学资源库的职业化、岗位化和持续更新。
资源服务平台设计以“综合性服务”为特色,突出强调个人体验,提供功能包括:资源垂直智能搜索、相关课程自动推荐、开放信息推广展示、全媒体浏览支持、核心资源访问控制和资源信息推荐浏览。通过课程学习、技能考评、讨论交流、在职培训、师生互动和项目操作等服务模块面向学习者提供在校学习和职业提升支持,支持个人终身教育;通过课程借鉴、在线备课、教学研讨、网络课堂、在线测评、资源管理、师生园地等服务模块面向教学者提供教学支持;通过专业建设、院校交流、课程建设、名家讲坛等服务模块面向院校提供专业整体发展与个性设计的支持。
(四)健全教学资源库
要本着实用性、操作性以及直观性的原则,收集一些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教学素材和辅助性素材,通过借助教学资源库建设,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质量和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运武,陈琳.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煌强(1974- ),男,侗族,湖南通道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营销教研室主任,经济师,讲师,高级策划师。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