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滨
摘 要:本文主要论证行动研究对中学体育教师消除职业倦怠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对行动研究认识和参与,提高自身能力,消除职业倦怠。
关键词:行动研究;职业倦怠;中学体育教师
1.行动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国外“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凯米斯提出了著名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发展式行动研究。在1998年德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上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我国大约在1982年对行动研究有了初步介绍,直到1990年我国才有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在1995年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我国学术界对行动研究“操心的人不在少数,有关行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每年都在不断地上涨”,但是对行动研究的理解却一直众说纷纭。
2.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表现
(1)职业倦怠的含义。美国是最早研究倦怠的国家,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笔者在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他们的职业倦怠是因本职工作长期得不到学校及社会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而缺乏成就感进而产生的厌烦冷漠情感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2)原因和表现。首先是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期望,新的要求和不相符的地位导致体育教师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其次是工作因素,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工作量的多少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由于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普遍不足加上连续扩招,导致中学体育教师产生了超负荷的工作量,再加上各种晋升职称等硬性指标的压力,导致长期工作过载的他们情绪衰竭。最后是个人因素,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与职业倦怠有很大关系,且学历越高的体育教师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因此个人的自我调节也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在这些因素下,中学体育教师面对职业倦怠会有种种表现,首先是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责任心差。其次是成就感降低,由于体育老师较其他老师相比进修和晋升机会较少,因此容易产生消极情趣,对工作敷衍了事。最后是态度冷淡,对上课不积极准备,得过且过,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
3.行动研究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促进作用
(1)突出行动研究的参与性,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社会公共场所与学校教学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体育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行为准则。行动研究要求体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并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上课和与学生的互动树立起自主的工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唤起并增强体育老师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不断消除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念,将体育的教学工作看成是施展才华的舞台。
(2)突出行动研究的改进性,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准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体育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认知与学习能力。行动研究来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创造性,同时体育老师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尝试不同的上课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
(3)突出行动研究的系统性,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与探索能力。如何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更好地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如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成为“科研型”的教育者,成为了每位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的科研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切实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现向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的过程,体育老师在坚持不懈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并将行动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探索与科学研究能力,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条件下,伴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其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压力剧增,本文试图通过行动研究对中学体育教师消除职业倦怠的促进作用,使中学体育教师更加坚定职业信念、加强专业学习,从而减少甚至杜绝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姚利民.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2]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79—80.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