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系统了解历史的第一站,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而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关键在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了解历史,是初中历史老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具体分析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对策
时代在发展,教育制度在变化,对某些教育意义的定义也在变化,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意义也在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性”,是老师将课本上的意思较为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将深奥的东西浅显化,学生接受并吸收这些知识。但是现在,“有效性”是在原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老师要更加专业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不仅是要了解课本上的内容,单纯的记住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更要对历史有宏观的看法,看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现代课堂“有效化”对老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高要求,所以本文将分析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点,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教师对历史的看法是带有一定个人色彩的。历史是客观的,是反映民族发展的真实写照,其真实性是不会随个人看法而改变的。但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有的历史老师会对历史有独特的看法,进而美化自己所爱,丑化自己所恶,但是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将带有个人看法的历史观点传达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种思想,这就造成了对历史的扭曲,一旦形成对某事物的看法,就要花大量精力去纠正,这样的模式会导致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其次,过去的讲授方式过于老套,无法激起学生兴趣。一些初中的老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多年,长期的教学工作让这些资历老的教师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往往这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很难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周围的新异刺激应接不暇,如果教学模式不改变,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接受这些历史性的知识。历史就像一幅画,如果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可以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历史知识内容繁杂,记忆量大,造成学生课业任务很重。初中历史有很多零碎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做好总结,单纯的靠学生死记硬背,会使得学生的任务量很大,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学生不愿意学,老师再怎么教也是枉然,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下降。最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是检验老师有没有将教学做到位的最好方式。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整体过程非常流畅,所以学生在课上很难主动开口打断老师跟老师表达自己的疑惑,学生不说出自己的困惑,老师就会以为学生听懂了自己所讲的,在这样的模式进行下去中,老师无法将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大大降低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有帮助。
第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看法,不要将个人情感带入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是作为老师,课前一定要仔细备课,多从几个角度看待历史,让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尽量将历史反映出的最真实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历史的首次感知是正确,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浪费时间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而且历史是传承下来的,如果每个人在传承过程中都扭曲一点,那百年之后,历史就完全失去真实性了。第二,改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如果教师能以故事画面的形式将历史呈现出来,不仅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在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呈现自己搜集到的历史信息,让学生观看反映历史的影片,并将一些历史事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这样肯定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三,老师要做好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很多,使学生的记忆压力很大,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归纳总结,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老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历史内容,并对历史有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记忆方式将大大提高记忆效率,从而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第四,老师应充分重视课后反馈。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可能充分表达自己,尤其是学生很难在课上将所有疑问提出,正是因为这样,老师才要在课后与学生交流,运用QQ群、微信群这样的社交平台,聆听学生的心声,只有了解了学生真正的困惑,才能将最有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既体现了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又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善不足、更需要教师用心设计、主动探索。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并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才能让初中历史课堂永葆青春,大大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静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章(教学探索),2006(03).
[2]张明良.改革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教育探索,1997(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田东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