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娜
摘 要:音乐鉴赏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点教育科目,在音乐鉴赏课中融入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挖掘本体文化资源,凸显内在特色教学要求。目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呈现出很多不良现象,为此,笔者根据多年自身教学经验,对高校音乐鉴赏课提出新的探索,希望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新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音乐鉴赏;民族音乐
常言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音乐艺术中,这一理论也极为实用。在当下高校音乐鉴赏课,很多音乐鉴赏原材料来源于欧洲交响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音乐教育与本土文化相脱离。长此以往,不适合音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同样阻碍了对音乐的再创造。因此,笔者以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为媒介,提出音乐赏析的新方向,意在正确引导大学生音乐赏析,提高审美目光,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
1.民族音乐对于高校音乐鉴赏的意义
高校音乐鉴赏课除了面对专业的音乐学生,还面对非专业的在校学生。意在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体验艺术中包含的深邃内涵以及美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在音乐鉴赏中加入民族音乐,能够很好地让民族文化精髓得到传承以及发扬。同时音乐欣赏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民族音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其蕴含的历史意义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的、美妙的民族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能使学生自内心散发出归属感和自豪感,还能正确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对当代中国教育至关重要。
2.民族音乐渗透到高校音乐鉴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音乐基础差。当下我国教育制度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但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应试教育,即在初等教育时,主要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对学生的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或多或少有所忽视。家长更是视考试为重点,对除考试之外的东西一概摒弃,这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相应的艺术欣赏能力,以致于在大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艺术能力。这导致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下降,阻碍了对音乐赏析。长此以往,不但影响音乐赏析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内心构建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音乐赏析是美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在素质教育中应得到重视。
(2)高校自身的不重视。在推广民族音乐的赏析上,很多高校管理者认为,音乐教育主要应当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主,对所谓的音乐赏析,并不重视,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合理地音乐赏析,不但能激发学生内心的音乐潜能,更能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音乐美。音乐教育意在提高学生内心品质,使得学生内心得到全面升华。而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够很好地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达到内心的升华。同时使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以及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民族音乐的赏析应该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从自身做起,做文化的传播者。
3.民族音乐渗透到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实践方案
(1)改变错误思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传播现状,让民族音乐能够真正的发光发热,影响学生的日常思维习惯,就要从思想上转变这种观念。只有高校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将音乐学习从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对艺术的培养,培养大学生从会欣赏到能创作,让大学生不但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美的品质,这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2)认真筛选作品。要想民族音乐真正融入到音乐赏析中,就要对民族音乐有严格的把关,将真正富有民族性且内涵丰富的音乐融入到音乐赏析中。音乐赏析是一个美育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手段。所以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上,要做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所以这要求教师在选择乐曲上要严格细心,摒弃粗俗,让高雅走进课堂。粗俗不是简单的乡土,俗话说,阳春白雪是艺术,下里巴人同样是艺术,只要音乐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就一样能对学生内心构建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3)学生自身的兴趣培养。在民族音乐赏析过程中,除了要做到让学校重视民族音乐赏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对民族音乐赏析的意义。学生要能够对所听音乐有相应的历史认知,需要自我学习。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音乐赏析能够起到正面的帮助,这就需要学生对音乐赏析有着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配合。
高校在音乐赏析课中融入民族音乐,能够很好且有效地将本民族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内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内心的构建有着积极影响,提高大学生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继而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高校民族音乐赏析,是当下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