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肖继先
摘 要:本文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分析学生特点和现状,指出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建设、教材改革入手,力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的概率统计课程体系,以期为学生未来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建设;实用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学生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运用、实践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材方面,现有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概率、轻统计”的倾向,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统计部分只能草草收场,教学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现有教材多将重点放于降低知识难度和增加应用例题,知识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目前在自然科学、社会经济领域内广泛应用的常用统计方法。其次,内容上虽删减了原理的阐述,但却把统计软件可以轻松搞定的计算步骤和过程作为重点,而忽略了方法的背景、条件和用途这些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信息,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得不到合理的突出。最后,缺乏配套统计软件的介绍,无法使教师摆脱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定位于工具,在教材的编写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摒弃大量的理论推导和高深的数学知识,力求做到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表达准确,内容深入浅出,便于教师教、学生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概率统计意识和思维,在统计部分增加实用统计方法,弱化方法原理和计算过程的阐述,把重点放于方法的背景、条件和用途的讲授,增强课程的应用价值;从实用角度出发,
以培养统计建模能力为目标,将统计软件引入统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解决身边的统计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增加统计部分的知识含量,彻底改变“重概率、轻统计”的教学思想
现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中,概率部分比重较大,统计部分只涉及简单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的内容,但这些远远无法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要研究如何把统计学普及化,编写以统计为主、概率论为辅的教材,引入在自然科学、社会经济领域内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而在概率统计课中没有讲授的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秩和检验等内容,但诸多方法的引入必将导致内容大量增加,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注意:第一,不能涵盖所有的统计方法,要进行取舍,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教材中适当选择学生必需的一些简单的非参数和多元统计方法;第二,每一种方法的引入不能力求使学生完全掌握统计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借助于适当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操作实践,并不是说将理论完全掌握后才能够进行统计分析,而是两者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第三,想方设法让学生不用或少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知识就把统计方法学会。
二、弱化统计方法计算过程的阐述,加强方法背景、用途的介绍,增强课程的应用价值
教师对工科大学学生的授课要将概率统计定位于工具,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应用,对于各种统计方法的教学,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方法的背景、条件和用途,即重点解决有何用,如何用,何时用的问题。方法的实现则交给现有的统计软件。每一种方法都可从实例中引出,从简单到复杂,同时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学习,课程的应用性加强了,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解决身边的统计问题的,既锻炼学生统计建模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统计应用软件知识加入,培养统计建模能力
现代统计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不懂现代信息技术就不懂现代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不断复杂化,计算机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避免了许多手工或计算器的反复运算,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医疗、银行、证券、商业、市场营销等领域。
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当然也不应脱离计算机这个有利的工具去学习统计方法。所以在教材中,讲授统计方法的同时,应辅以SPSS统计软件的介绍,安排适当上机实验题目,以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极目标。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定位、教材建设等方面去探索、改革和创新,才能完成独立学院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峁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与发展[A].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41.
[2]李晓毅,徐兆棣.概率统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245—247.
(作者单位:刘晓红 河北联合大
学轻工学院;肖继先 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