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雾化吸入治疗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5-01-20 09:01张海军张金红刘晓艳李爱国
河北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肺叶动脉血围术

张海军 张金红 刘晓艳 李爱国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胸部的手术技术也不断发展,手术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其适应证逐步更广[1,2]。肺癌在人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是采取手术治疗[3-5]。肺癌患者手术对于肺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围手术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的肺功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选取180例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于围术期给予不同治疗方式,观察患者术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及排痰功能的差异,旨在探寻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峰峰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Ⅰ~Ⅲa期),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9.1±10.2)岁;均行部分或一侧肺叶切除术;研究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8.5±9.8)岁;均行部分或一侧肺叶切除术。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肺癌期及肺叶切除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用药:对照组患者于围术期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于围术期给予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具体方案为盐酸氨溴索30 mg及盐酸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4次/d,同时接受氧气吸入、辅助排痰以及呼吸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采用TYPE085德国百瑞公司压缩雾化器进行雾化给药,采用肺功能仪(Vmax229,美国Sensor medics公司)检测肺功能,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GEM Permi-er3000,美国IL公司)检测动脉血气。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肋间开胸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择第5/6肋间的后外侧切口,逐层进入胸腔,探查并明确胸腔脏器及病灶情况,常规游离并处理病肺静脉、动脉。仔细解剖并处理病肺支气管,切除病变肺叶后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查无活动性出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关胸,术毕。

1.3 观察指标 于术后1周检测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包括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另外取患者治疗前后痰上清液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采用ELISA法)。

1.4 评价标准 于术后1周评价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同时能主动按时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咳嗽及咳痰,此为Ⅰ度痰;(2)中效:患者的依从性一般,咳嗽方法基本正确,但需要在提示的情况下咳嗽,此为Ⅱ度痰;(3)低效:患者的依从性差,在反复提示的情况下才进行咳嗽,且咳嗽的方法不正确或是力度很弱,此为Ⅲ度痰。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术前MVV、FEV1、FVC及PaO2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 <0.05),对照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 1、3个月测定 MVV、FEV1、FVC及PaO2均显著低于术前,但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测定 MVV、FEV1、FVC及 PaO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 <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1周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n=90,±s

表1 2组患者治疗1周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n=90,±s

注:与入院时比较,*P <0.05;与术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时期 MVV(L) FEV1(L) FVC(L)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研究组 入院时 92.1±1.89 1.86±0.27 2.38±0.19 79±3 42±5 96.9±3.7术前 100.3±2.24* 2.09±0.24*△ 2.61±0.20*△ 91±4*△ 37±4 96.7±3.9术后1个月 77.9±2.15*# 1.58±0.15*#△ 2.16±0.11*#△ 88±3*# 38±3 96.1±4.4术后3个月 85.3±2.24*# 1.79±0.15*#△ 2.30±0.18*#△ 89±5*# 41±4 95.8±4.3对照组 入院时 90.7±1.96 1.93±0.36 2.38±0.25 81±5 38±4 97.3±4.3术前 92.1 ±2.18 2.12 ±0.28 2.34 ±0.23* 83 ±3* 39 ±4 96.8 ±4.7术后1 个月 65.1 ±2.33 1.38 ±0.39# 1.76 ±0.34*# 82 ±4* 41 ±3 96.5 ±4.3术后3 个月 78.3 ±2.42 1.69 ±0.38# 1.94 ±0.32*# 83 ±4*38 ±4 95.3 ±4.7

2.2 痰上清液炎性因子水平 2组患者治疗前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痰上清液炎性因子水平n=90,ng/L,±s

表2 痰上清液炎性因子水平n=90,ng/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IL-6 IL-8研究组治疗前 15.89 ±2.31 153.27 ±73.47治疗后 8.44 ±1.85*# 103.57 ±33.95*#对照组治疗前 17.31 ±3.22 154.25 ±72.29治疗后15.71 ±3.66 152.28 ±54.86

2.3 2组患者术后排痰效果比较 从围术期开始,连续给药治疗1周后,评价2组患者排痰效果。研究组排痰显效率(77.8%)明显好于对照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1周后排痰效果评价 n=90,例

2.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安全可靠。

3 讨论

近些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高发人群逐渐集中在老年人群。目前我国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是采取手术,切除肺部肿瘤,然而肺癌患者由于肿瘤的影响对于手术的顺应性低,胸廓的弹性下降,且呼吸肌相对老化,其肌力减弱,因此行肺癌切除术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其生命安全[6,7]。肺癌切除术会造成肺部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尽早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更应全面考虑患者的机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肺叶全部或部分切除的肺癌患者,其肺容量明显下降,行肺癌切除术容易触发炎性反应综合征,肺部充血、渗出,造成气管、支气管积存一定的分泌物,导致痰液无法有效地咳出,最终导致肺部感染[8,9]。

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高速的氧气气流,将液体药物形成雾状,再经患者的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种治疗方式能够将药物沉积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起效很快,且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部位,在药效发挥的同时也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不良反应作用,此外该种给药方式允许多种药物同时混合给药。雾化吸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口服治疗优势明显,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0-12]。

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180例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给药治疗方式,探究2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及术后排痰效果。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雾化吸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口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本研究对患者痰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这一结果证明雾化吸入治疗对患者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显著降低效果,降低气道炎性反应是术后肺功能恢复快的重要基础。通过对2组患者术后排痰功能的评价,研究组患者显效率(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2%)(P<0.05),说明雾化吸入治疗更为有效。2组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两种给药方式均较为安全,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另外术中对于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应当尽量选择小切口术式,减轻对于肋椎关节的过度牵拉和呼吸肌破坏,即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又可以促进胸式呼吸的恢复,对于改善术后肺功能存在重要意义。肺癌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当及时接受适当的呼吸训练,这对于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通过降低气道炎性反应对肺叶切除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可靠。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除肺功能下降外,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需要从多方面调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继续努力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1 邓若云.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高危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249-250.

2 王敏之,张叔和.老年肺癌切除术后呼吸衰竭原因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34-35.

3 孔令弘,张光全,芮祥林.影响老年肺癌手术疗效的因素(附例)分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6:24-26.

4 徐婷婷.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前呼吸道的准备.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01.

5 蒋颖,葛新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15.

6 郑凯,魏世民,徐明.术前不同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1,6:64-35.

7 李芳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吉林医学,2010,31:5153-5154.

8 牟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憋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01.

9 隋新华,周晋,孟然,等.三氧化二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11:419-420.

10 谭心海.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806.

11 郭泉.不同呼吸训练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712-713.

12 彭传亮.呼吸助力器训练联合雾化吸人治疗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697.

猜你喜欢
肺叶动脉血围术
勘误声明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