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的两篇习作
蓦地,我想起欧文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回顾这几年的教研生活,用一句话概括是:我努力着,进步着,幸福着。
2013年4月1日11时,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宽敞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比赛结果。坐在第二排的一位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教师更是忐忑不安,翘首望着舞台。当听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教授宣布:“获得大赛特等奖的教师是:王娟,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时,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
他,就是我——曹智勇,江苏省宿迁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是名酒之乡,著名的洋河和双沟两大名酒产自这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宿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宿迁的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宿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省内、国内比赛中获奖人数相对较少。自走上教研员工作岗位后,我就给自己确定了“发掘人才,定点培养,跟踪指导,反复锤炼,快速提高”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按照这个思路,着力培养和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每当我发现一位优秀教师时,就会有获得大奖般的惊喜,每当看到他们取得成绩,都比我自己获奖还高兴,看着他们进步,就像看着自己孩子在成长,幸福着、快乐着。
来自村小的“丑小鸭”
提到“丑小鸭”,大家都会想到安徒生笔下的出生卑微,其貌不扬的“丑小鸭”。为什么把王娟比作“丑小鸭”,主要是她的工作经历与“丑小鸭”很像。获得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的王娟老师来自市第一实小,说是“市第一实小”,实际上是在骆马湖畔几个村小合并而成的一所乡村小学,远离市区。2008年前,王娟一直在晓店镇的林场村小呆了七年,七年里没有外出听过课,七年没有接触过任何专家学者,更没有在公开场所执教过一节课。
2010年,一次常规的听课活动,我感到她的课堂教学很有思想,个人很有底蕴。在课后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来自村小的王娟对外面的语文课改并不陌生,对语文教学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如获至宝,就像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结果,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她的表现没有让我失望。2010年,她获得区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2011年,在市基本功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2年,在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2013年,我又把参加“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任务交给她。没想到她却犹豫了,胆怯了。她说:“可怜如井底蛙的我,怎敢奢望走向六朝古都,怎么能够跨进全国赛场?我害怕、犹豫、茫然、彷徨。”可她唯一没敢停止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反复试上推敲课堂预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在孤军奋战,整宿整宿地熬着。为了一个字的正确读音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书店;为了一个教学环节,请教每一个可以请教的同事。当时,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大家不敢轻易
看着他们成长,我很幸福
尝试的“雷区”。特级教师也极少有这类公开课,都认为第一课时不易出彩,从内容上没有深度、广度,从形式上没有新度。我们确定了第一课时就抓阅读教学,即扎扎实实读好书、工工整整写好字。这才是遵从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循着这条原则,我们一遍一遍试上,一遍一遍修改、一遍一遍重来,最后取得了特等奖的成绩。我们的“丑小鸭”经过三个年头,终于蜕变成了“金凤凰”,她非常高兴,我深感幸福。
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初见杨海燕老师,留下了少言寡语的粗浅印象,深入了解后发现她教学很有思想,发言很有水平,工作非常努力,是一位教育战线上的默默耕耘者。1994年的初秋,不满17岁的杨海燕师范毕业,走进家乡一所偏僻的村小,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第一所学校赋予她的就是这样的教学底色,受用至今。1996年,她被选调进县东关实小,后来调入市实验学校,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切源于最初的对语文的那份热爱。
发现海燕老师,是2001年市里的一次优课评选活动,那是我从市实验小学借调到市教研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第一年。从她的课堂,我听出了她的底蕴、她的思想和灵性,感觉她是棵好苗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省第一届课堂教学展示和优课评比活动的名额给了她,特地嘱咐学校领导要好好磨练她。我三番五次带着市里的骨干教师团队,走进她的课堂听课磨课,耐心点拨引导着她。喜讯传来,在省级活动中她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一等奖。
后来,她又陆续在市内、省内和国家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过许多公开课、示范课。我始终觉得要想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仅仅上几节课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她“评、说、写”的能力,因此,我市的各种活动上频频出现她的身影。
我一手扶持引领着杨海燕老师,从市级走到省级,从省里走向国家,从稚嫩走向成熟。但是,我想,一个人的成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自己的默默努力。夜阑人寂,课间小憩,闲暇假日,是她读书的时间;教学之后、活动之余、考试之后,是她反思的时间;外出学习期间、专家讲学空隙,是她请教的时间。
勤奋终究会得到回报,执著终会收获硕果,2010年,海燕老师顺利通过了评选,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江苏省特级教师。
虚心好学的“四化”
提到“四化”二字,大家一定会想到四个现代化,我这里所说的是我最欣赏的一位教师——魏斯化。“四化”是他“凤凰论坛”的网名,也是我们大家对他的爱称。虽然他已经“孔雀东南飞”了,但是令我欣慰的是他依然没有离开语文教学工作。
记得在2007年的市基本功比赛中,有一位教师的卷面字迹俊秀,试卷质量很高,特别是一些案例分析有理有据,与其他教师相比,明显不在一个层次,这引起评委们高度关注。虽然那次他课没有上好,但是我依然认为他是个好苗子。后来在几次活动中,他的表现更坚定了我的认识。那一次,他执教的是《黄果树瀑布》,主问题引领下的情智对话,奏响了他语文学科竞赛的第一个旋律;当年的优质课评选,《理想的风筝》“飞”得也并不理想,表面滑行式的阅读惊醒了原地踏步的他;在2009年的第二次市基本功竞赛中,他执教了《老人与海鸥》,言意共生,学生得法得言得意,2010年他参加了江苏省素养大赛,现场课文朗读、特长展示和现场答辩三项均得到最高分,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得到省内专家的认可和注意。
柳青有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四化”十余年的教育历程中,五次与“教海探航”的相遇,十余次参加教学竞赛,多次与特级教师同台献课。他的成功,源于他的执著坚守和谦虚好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我没有其他本领,既然做了教师就应该把教师做好。”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研究·指导·服务”。研究教师,发现教师,指导教师,服务教师,把每一位教师看成成长中的孩子,细心呵护,精心培养,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应该是教研员的重要工作,看着他们成长,我们就很幸福。就像一句古诗描述的那样: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