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成为地理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教学观念、方法、设计、过程、技能进行反思为内容进行论述,确定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
新课程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研究者、反思者,争取成为学者型教师。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是否是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学好,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置身于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现代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照抄,效果很不理想。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指导教学实践。地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而且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教学必须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学阶段形成地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即实验型概念;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即推理型概念。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充分的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正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突出学习主体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变为“主导”。
(二)教学方式新颖化。随着“自主探究、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生教生,生帮生,让学生在互助友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在学习大气的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怎么样流动,根据已知的知识冷空气重、热空气轻判断气流运动,进而扩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的学习。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地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地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绝大多数学生,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很多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缺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帮助,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后进生越来越后进,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极分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我校正在实行的“自主探究、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加以考虑,而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实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地理学习中,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时可以使用实验性学习法,学习这节内容时正好是秋分日,可以让他们实地测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度减去当地纬度,进而扩展到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精心准备,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知识,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探究式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要求地理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推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强化地理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五、教学技能的反思
(一)优美语言。特别是地理教师,其语言更应该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地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精致板书。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地理。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之产生共鸣。
(三)课后辅导。课后辅导要有的放矢,就要事先确定辅导的对象和内容。课后辅导的对象应该既有学习困难者、存在学习障碍者,又包括学有余力者和因故缺课者。课后辅导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3)给因故缺课的学生补课。(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优,介绍优秀的参考书,扩大其知识面。(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四)作业批改记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教师最好的教育科研应该是记载、整理、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业批改记录”是记载、整理、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业批改记录不仅仅记载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针。
总之,通过反思,教师将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成功地实现教育理论与自我提升的链接。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许贺.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6.
[2]李红.构建地理课堂双向互动教学模式[J].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