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星凌 朱荣生 陶海英 赵红波 薄纯峰 薄兆祥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2.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3.山东益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 257446)
饲料成本通常占肉牛养殖的70%~80%,肉牛饲料和养殖企业首先注重的是饲料成本。然而饲料成本不等于养殖效益,即饲料低成本不等于养殖高效益。中国蛋白源饲料种类繁多,降低肉牛饲料成本的重点在于选择和应用低成本蛋白源饲料,然而低成本蛋白源饲料能否获得肉牛养殖高效益,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1]。不同蛋白源饲料在肉牛育肥的比较研究在国内有一些报道,通常分为等量替换和等能量、蛋白水平配制两种方式,根据育肥效果评估蛋白源饲料的作用和应用[2-3]。本研究将豆粕、棉粕、玉米酒糟(DDGS)和尿素蛋白源饲料分别配制等能量和蛋白水平的4组精饲料,在山东益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场进行杂交和牛育肥屠宰试验,探讨四种蛋白源饲料对杂交和牛育肥效果和产肉效益的影响。
选取40头体重相近(423.9±49.8)kg的杂交和牛,经过编号、防疫、驱虫和观察后,按照组间体重和年龄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10头杂交和牛,其中豆粕组平均体重423.9 kg,棉粕组平均体重424.0 kg,DDGS组平均体重423.7 kg,尿素组平均体重423.9 kg。通过预饲期饲喂,确定每组杂交和牛之间由生长潜力造成的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试验于2014年4月下旬开始至2014年11月底结束,其中预饲期为15 d,杂交和牛早晨饲喂前空腹称重记录后,转入为期187 d的育肥试验。
整个育肥期在半开放式牛舍拴系饲养。4组杂交和牛按体重变化饲喂相同数量的精补料和玉米青贮,每日分两次定时饲喂和饮水,饲喂时间早晨06:30和下午16:30,饲喂结束,清除食槽内剩余草料,放水于食槽,杂交和牛饮足干净新鲜水。精粗料饲喂数量取决于杂交和牛能否全部吃完。试验结束后,所有杂交和牛屠宰分割,比较屠宰性能和产肉效益。
豆粕、棉粕、玉米酒糟(DDGS)和尿素作为单一蛋白源饲料,由麦麸和玉米调配成蛋白质和增重净能(NEg)相同的4组杂交和牛精补料,4组精补料的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见表1。除增重净能外,表1的营养组成和必需氨基酸浓度均为实测值。
表1 4组精补料配方的营养组成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饲料采食量和剩料量,同时进行取样,将样本置入-20℃保存待分析。每头试验和牛在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早晨饲喂前逐头空腹称重记录,计算杂交和牛增重和饲料消耗数量。4组精补料按AOAC方法分析常规成分[4],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立L-8900)盐酸水解法测定氨基酸。
试验数据采用SAS的GLM程序处理[5],统计模型为Yij=μ+Ci+Tj+Eij,其中μ代表总平均值,Ci杂交和牛效应,Tj处理效应和Eij标准误。对处理效应的所有最小二乘均值采用TDIFF比较。
以等同蛋白和增重净能为基础,4组精补料配方按照NRC(2000)肉牛日增重1 kg营养需要进行配制[6]。4组精补料的蛋白、总能和增重净能基本相同,DDGS组和棉粕组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尿素组的最低;棉粕组和豆粕组的饲料成本最高,尿素组的最低;必需氨基酸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豆粕组、DDGS组、棉粕组和尿素组(见表1)。
经过187 d育肥试验期、试验前后空腹称重和饲料采食量记录见表2。鉴于试验期长,在试验的74 d称重定义为试验前期,之后的113 d育肥则为试验后期,前后期育肥的187 d为试验全期。
在74 d试验前期,饲喂豆粕组的杂交和牛平均日增重1.28 kg和精料重比3.68∶1优于尿素组、单位增重成本9.60元/kg均优于棉粕组和尿素组(P<0.05,P<0.01);DDGS组和豆粕组的平均日增重、精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相似(P>0.05);棉粕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单位增重成本比豆粕组较差(P<0.05),在数字上优于尿素组(P>0.05)。
表2 4组杂交和牛生产性能测定
在113 d试验后期,饲喂DDGS组、棉粕组和豆粕组的杂交和牛平均日增重、精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均优于尿素组(P<0.05,P<0.01),DDGS组的平均日增重、精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在数字上占有优势,尽管与棉粕组和豆粕组没有差异(P>0.05)。
在187 d试验全期,饲喂豆粕组、DDGS组和棉粕组的杂交和牛平均日增重、精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均优于尿素组(P<0.05,P<0.01);棉粕组的平均日增重、精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在数字上略低于DDGS组和豆粕组,而DDGS组单位增重成本比豆粕组和棉粕组略占有优势(P>0.05)。
从整个试验期的育肥性能和效益看出(见表2),饲喂豆粕组和DDGS组的杂交和牛获得最好和稳定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棉粕组的杂交和牛后期平均日增重优于前期,而尿素组的杂交和牛后期平均日增重远低于前期。延长试验期可以确保4组蛋白源饲料饲喂杂交和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真实结果。本研究的经济效益以单位增重饲料成本表示,DDGS组饲料成本较低,全期平均日增重高,获得最佳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虽然豆粕组饲料成本高,但全期平均日增重高,获得理想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尿素组饲料成本最低,全期平均日增重最低,获得最差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P<0.05、P<0.01)。
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对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作用尚未见到报道,多数研究在于限制性氨基酸[7-8]。有研究在相同能量和蛋白浓度条件下比较玉米蛋白粉+豆粕、菜籽粕和尿素的饲喂效果,肉牛日增重依次为0.93、0.92和0.80 kg,这提出可能与氨基酸的组成有关[9]。本研究豆粕组、DDGS组和棉粕组具有远高于尿素组的必需氨基酸浓度,在相同的能量和蛋白水平条件下,饲喂豆粕组、DDGS组和棉粕组的杂交和牛日增重比尿素组分别提高了38.2%、36.0%和31.5%(P<0.01);精料重比分别改善了36.6%、36.3%和27.6%(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分别降低了25.6%、34.2%和16.4%(P<0.05,P<0.01)。豆粕组、DDGS组和棉粕组必需氨基酸浓度为5.72%~4.91%,而尿素组仅为3.32%,这极有可能意味必需氨基酸浓度有助于改善和牛育肥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
表3 4组杂交和牛屠宰测定
表3结果表明,4组杂交和牛的宰前活重和试验结束体重趋势相同,尿素组的宰前活重依然最低(P<0.05)。虽然4组杂交和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胴体重和肉重差异显著(P<0.05)。饲喂DDGS组的杂交和牛背膘最厚、眼肌面积最大、骨重最小和肉骨比最佳,饲喂尿素组的杂交和牛背膘最薄、眼肌面积最小、骨重较大和肉骨比最差(P<0.05,P<0.01)。Koenig等[9]在相同能量和蛋白浓度条件下比较饲喂尿素、菜籽粕和玉米蛋白粉+豆粕的肉牛屠宰性能,脂肪厚度和净肉率比饲喂尿素略有增加趋势。通过用色差仪测定的4组杂交和牛12~13肋骨间眼肌切面肉色数据变化,饲喂棉粕组的杂交和牛表现出最差的三项肉色指标(P<0.01)。
饲喂尿素组的杂交和牛肉骨比最差的主要原因极为可能是必需氨基酸浓度低导致了产肉量低,低产肉量解释了杂交和牛在快速育肥过程需要更多的氨基酸而不是尿素这样的非氨基酸氮;同样,如果提高棉粕氨基酸浓度,就有可能提高杂交和牛日增重和产肉量,但棉粕作为唯一蛋白源饲料,对和牛屠宰后的肉色影响很大,尿素和棉粕不适宜作为和牛育肥的唯一蛋白源饲料。
和牛育肥的目的是获取最多的产肉量。在相同蛋白和增重净能摄入量的条件下,饲喂DDGS组、豆粕组和棉粕组的杂交和牛产肉量分别比尿素组多32.1、29.3 kg/头和21.1 kg/头(P<0.05)。当结合4组杂交和牛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这一因素,按每千克牛肉60元计算,饲喂DDGS组、豆粕组和棉粕组的杂交和牛产肉净收入分别比尿素组多3 465.9、2 821.9元/头和1 851.8元/头(P<0.05,P<0.01)。提高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大幅度增加了产肉净收入(见表4)。
表4 4组杂交和牛产肉效益
在饲料蛋白和增重净能相同条件下,提高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可以提高杂交和牛日增重、改善精料重比、降低饲料成本和增加产肉净收入;除棉粕外,其它三种蛋白源饲料对杂交和牛的胴体肉色无影响;试验周期越长,杂交和牛的试验数据越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