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花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美的声音去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创造歌唱的艺术美,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克服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要有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内涵积淀;引导学生加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重视伴奏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力;注重歌唱的舞台形象表演。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技能 心理障碍 文化修养
歌唱是以人声来创造音响和形象的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声乐教学是教师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用优美的人声完整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进行自我感情抒发,并让他人得到人声艺术美的享受,成为一名优秀歌唱者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歌唱家演唱的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不仅仅是因为好的嗓音条件和唱功,最重要的是他们准确、生动的表达了歌曲的完整乐思,让人们陶醉于其中,得到了美的感受,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和进一步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是进行声乐艺术美表现的基础。
首先在教学中要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基础,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松垮的身体姿势、驼背、僵硬、挺腹、仰脖子等)会直接影响歌唱的吸气、呼气,咬字、吐字和歌曲的情感表现效果。正确的方法是:身体放松、自然、端正、挺立,面带微笑,情绪饱满积极,双眼深情平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气息(即呼吸)运用方法。段安杰在《乐府杂录》中指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功则声发”。歌唱发声时气息运用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对声音音准、音色、力度、情绪的控制。在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中,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急吸缓呼方式最为重要,正确的吸气方式更为重要。
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要保持自然圆润的发声方法;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以及重视嗓音保护和训练。
二、克服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
心理活动贯穿于声乐学习与表现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进行声乐舞台表演时就会出现紧张、怯场等情况而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优美的歌声是心理活动灵敏指挥歌唱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应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调整发声器官的过程中,因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就会影响歌唱发声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表情等因素因而影响整体音色效果,从而使发出的声音不好听,使歌曲不完整。这种心理不稳定性,就是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
克服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就要做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歌唱发声时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培养和锻炼自我想象的能力、意志,用坚毅、镇定的心理去应付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三、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内涵积淀是表现人声艺术美的重要基础
歌唱是一种用人声器官表现的声乐文化艺术产品。在教学中只单纯地强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醒学生要表现声乐的艺术美,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与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而达到文化内涵积淀。学生在学习一首声乐作品时,在有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进行透彻、准确地分析研究学习,熟练掌握歌曲作者的生平、写作时代背景、歌曲创作意图、风格等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才能完整、准确、到位地表现人声艺术美。假如学生在歌唱之前不作任何准备,对歌曲相关内容一无所知或不熟,这就无法理解作品,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歌曲所反映的意境和情感,只能是机械发声,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与提高。
四、引导学生用灵魂歌唱歌唱,重视艺术表现力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着良好的嗓音条件,并相应地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的学生所表现的声乐作品演唱却不能打动人。这是因为学生对歌曲的内涵没有深入了解,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不到位,从而没有真正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音乐美。就像著名歌唱家苔尔巴迪所说:“他们想到的只是怎么唱得更响些,而根本没有考虑到歌唱的表现力和自己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途径对歌曲的内容、作者、音乐背景等做详实了解,然后通过进一步教学讲解,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歌词内容认真、细致地分析,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使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风格,进行有表现力的歌唱。
有表现力的进行歌唱,首先是抒发自我的情感,在表达自我情感的同时用优美的声音打动他人,这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演绎好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应该全身心投入,深入到歌词意境中,为其感动、受其感染而后感动他人。
真实的情感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歌唱演员,就应该深入生活,用心体验,时时刻刻用心观察,积累情感素材并用之于表现音乐。
五、重视伴奏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力
声乐演唱虽然以人声为主,但伴奏为完整体现歌唱的音乐的艺术魅力,烘托歌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不能忽视伴奏的重要性。
学生在进行歌曲学习或舞台表演时,首先应注意歌曲前奏。就是指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当伴奏响起第一个音符到演唱开始之前学生就要立即进入歌曲所要求的歌唱状态和氛围之中,同时也为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其他音乐要素提供依据。
学生在进行歌曲主体部分的演唱时需注意加强对歌唱旋律的和声衬托和渲染,不能脱离伴奏进行声音自我表现。
当歌曲出现间奏时,学生虽然没有演唱,但内心感觉应与间奏同行,不能因间奏而产生情绪上的音乐的空白或断裂。
到达歌曲的尾声时应加强歌曲的结束感。学生在歌曲结束之后,不能立刻松懈下来,内心仍应保持与尾声相一致的音乐感觉,直到尾声结束。这样的歌唱才能使歌声与伴奏统一、完美。
六、注重歌唱的舞台形象表演
声乐表演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视觉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声乐表演不仅要有优美动人的音色表现、感人的艺术表现,还要有优雅大方的台风。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注意舞台表演的感觉,以及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艺术表演。在舞台实践中去积累经验。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用高超的歌唱技巧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用灵魂去歌唱,这样才是人声艺术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