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电话
华语民谣音乐从校园民谣发展伊始,在九十年代前就达到了一个高峰,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亦有无数音乐人载于流行音乐历史。但其后期的发展却变得十分缓慢,尤其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更加迟滞,也被其他种类的流行音乐抢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80后”一代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国外的文化、艺术、讯息不断冲击渴望求知的头脑,曾经的校园民谣风格对他们来说,影响力变得微乎其微。如同两代人互不相干的价值观,虽然新的风格存在未知的危险,却使他们对守旧、传统的作品再没有像上一辈的热情。民谣音乐也需要出口,尽管,它们只是体现一种生活的坦诚、真实的心情——但每一代人的情绪表达方式就是如此的不同啊。
陈绮贞1997年带着一把木吉他参加民谣歌唱比赛,受到了伍佰老师的赏识。从比赛脱颖而出后,她自资发行了第一张Demo专辑,名称就叫做《Demo 1》。那年她在人潮熙攘的大街一边自弹自唱,一边摆着箱子贩卖自己的Demo之事,如今已成为一段佳话。无论销量如何,陈绮贞那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她的民谣曲调清澈、淡然,歌词中却蕴含着浓郁的文艺风情,同时,也将自己哲学专业出身的人文素养,转化为独特的文字力量,释放在每一首歌词中。她的歌曲听上去有新体诗的意境,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遣词造句虽不矫揉造作,但暗喻、隐喻等手法不时出现,并不是故事性很强或直白的心情抒发。每首歌都像一首隐晦的诗——她的快乐、她的悲伤、她的乐观、她的灰暗,都在你聆听、思索的过程中慢慢侵染着思维,形成词、曲之外的心之影响,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共鸣。陈绮贞出现后,民谣音乐就这样被颠覆了。从结果上看,她带来的变革与重建,让几近残喘的民谣音乐又鲜活地生存了16年,直至现在依然。
陈绮贞是华语新民谣音乐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可谓之“鼻祖”。这个词并不能说多么友善,但她的出现,的确让年轻人再次对民谣有了关注和热爱。后来关于陈绮贞的关键词也渐渐变得多了——其实,“非主流”一词最初就是形容诸如陈绮贞一类剑走偏锋的流行音乐人的,讲的是边缘化、反传统流行、逆市场性的音乐;“小清新”也是一样,它代表了歌词的哲学化、隐晦化和文艺化,是摒弃俗套、苦悲之主流的。但现在这两个词都变了味道,不知曾被它们形容多年的陈绮贞,对此有何看法。或许她不会在意吧,因为16年6张成功的专辑,才是她最在意的成果,这段深刻而充实的时间,才是真实的收获。
1998《让我想一想》:一把民谣音乐的软刀
陈绮贞1998年出道时,经常被形容成一把“软的刀子”——不论是前辈为其撰写的推荐词,抑或唱片侧标的广告语,都有这一锋利、特殊的形容。其实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陈绮贞的音乐质感、人文情怀。其作品感染人的方式不在表面,而是通过歌词引人思索,继而在内心创造突破,深深伤人、实实疗愈。就像一把柔软的刀,你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锐刃在哪儿,已经被狠狠地切割下去,从最脆弱的地方直捣病灶。她的哲学性为这种风格提供了保障,此张《让我想一想》尤甚,毫不留情的侵染力比比皆是;其次,陈绮贞的出现也像一把斩断民谣傀儡的利刃,在新世纪浮躁、叛逆的人心之中切出一条发展的新路,为华语乐坛砍断荆棘,开辟出向前发展的方向。音乐内涵、宏观视野,陈绮贞一出道就获得了双赢。
《让我想一想》的造型极其低调、灰暗。封面上陈绮贞一张沉默、冷静的侧脸,低垂的眼睑、紧闭的双唇,散发出无声胜有声的宁静之力。没有新人出道首张唱片的虚华、浮夸,反而在一开始就展示了歌者应有的纵深层面,十分难得。《让我想一想》的主调是民谣,却以浓烈的古典音乐色彩通篇渲染——大提琴、小提琴、竖琴、古典钢琴等乐器不时出现在歌曲中,陪伴着一把木吉他,营造出幽然、岑寂、黑暗、自闭的氛围,这就是此张专辑的全貌。陈绮贞从爱情、生活中提炼出简短的关键词,作为核心放大至十首不同角度的歌曲,从表象的寻觅、孤单、失落、陪伴,到内里的反省、畅想、绝望、深思,歌曲节奏有快有慢,但整体没有断层,甚至有几分黑色幽默的电影观感。就像一首绵长的催眠曲,一步一个台阶,看你的痛苦能撑到哪一阶才能沉沉睡去。
整张专辑除了一首作曲之外,都是陈绮贞的词曲作品,这也成了后来她唱片的标志之一。偶有特例,但原则上,她都是自己包办,创作力十足。《让我想一想》当然不是民谣界原创的先河,但陈绮贞独属一派,他人很难参与到那个神秘、隐晦的个人世界中。就歌词来说,她在同名曲《让我想一想》中写到:“漫步在荒原/我想找一棵栖身的树/有阳光/有流水/还有微风吹/该如何面对/这未知的一切/让自己的思绪沉淀/随著天色的改变/心情的外衣也要多加一件”——这是人们认识她的第一首词、第一次听见她的声音、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印象。短短几句,就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隐喻,以及多种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值得反复咀嚼;同时,她在《微凉的你》中再次描写:“拥抱一阵微凉的风/心的空隙任你来去/我睁大了眼睛/找寻不到你/飘散的发留住了你/微笑的脸却来不及温习你的吻/回忆才是你唯一的痕迹”两首词都将情感付诸于自然、并以客观的角度来讲述主观的热切;《会不会》的故事充满绝望、痛苦:“离开你的视线/卸下我为你伪装的容颜/红的唇白的脸/灰色的午夜/离开你的世界/让情绪完完整整的宣泄/冷的心热的泪/空白的想念”既有诗句的对仗,又有民谣歌词的深切、坦白,副歌部分的一句“我想今夜就这样吧/就算孤独也无所谓/也许有一天/你开始后悔/会不会/会不会”将痛苦的情绪引致极限,悲凉、凄美。专辑中的好词列举不尽,其他如《情歌》、《孩子》、《和你在一起》等等,都使人从一面的欢乐幸福、寂寞苦悲想到深刻的反面。
《让我想一想》的旋律色彩是沉静、安宁的。但这股安稳中隐藏着痛苦、悲悯、自嘲,这从专辑的古典编曲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尤其后半张连续的《嫉妒》、《孤岛》、《天使》、《漫漫长夜》几曲,仿佛音乐会连续不断的情绪返场,深深压抑着人的心灵。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我想一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艺术表达。就像专辑内页中陈绮贞沉默的每一个表情,每首歌都在钢琴、木吉他、提琴的诉说中藏着感伤的利刃。没有流行性、没有传唱性,曲调与结构却像故事一样,汇聚成绵延而去的主线。《天使》和《漫漫长夜》在结尾将情绪冲击到高峰,以骤然浓密的提琴戛然而止,正如快刀斩断理不清的愁绪一般,摆脱了沉重的负累。endprint
陈绮贞声音的辨识度也非常高。其实,她有一点娃娃音的感觉,但从开始到现在也没有人这样形容她,大抵因其气质和幼稚、纯真从来无缘,而以深刻、清透、矛盾、真实为中心的原因。尽管有表象的柔软,但内里却是钻石般纯度的强硬——就像那把切开内心的刀子。
2000《还是会寂寞》:一份慢慢绽放的骄傲
其实大部分内地乐迷接触到陈绮贞,是从2000年这张《还是会寂寞》开始的。内地出版商比起两年前《让我想一想》时积极不少,而实际上,这张专辑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性。和第一张不同,《还是会寂寞》主打“聆听”,连侧标的推荐语也成了“今年聆听度最高的专辑”。跨越上一年的黑暗与压抑,陈绮贞随着自身的心态改变,也将音乐拓宽了。接受新事物,大胆新尝试,作品的色彩明亮了不少。
封面上她顶着一个标志性的“蘑菇头”,穿着橘色条纹T恤,抱着吉他、闪亮的双眼,甚有年轻民谣人的气质。古典音乐的色泽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Bossa Nova、摇滚、爵士以及实验性电子等新元素。制作人王治平独具慧眼,让新鲜血液流入陈绮贞依然深刻的清澈民谣中,让唱片的多元化达到顶点,又不流俗化、速食化。音乐有了亲和力,耐听度也一并增加,市场价值成倍增长,还稍有一点向主流靠近的意思。但是,这并不代表歌曲也同化、妥协了,在成功的包装、稳定的表现下,陈绮贞的哲学思维并没有被稀释,而是换了一个表现角度,如同打开了另一扇门。它让传统民谣的界限再一次动摇,让活力、生命与严肃的哲思相结合,以乘法的方式将主题升华。这也是《还是会寂寞》成为台湾流行百佳唱片的原因之一,它具有辟新而恋旧的感情色彩。
第一首歌《越洋电话》讲述两人相隔万里的无奈苦彻,但编曲没有大苦大悲,只是单纯的、一镜到底式的吉他弹奏,用清唱一般的表达。陈绮贞在这首歌中的声音有极强的临场感,真实的瑕疵、气息都一并收入音轨中,感觉确像在聆听一个哀伤、勉励的长途电话:“如果你还在坚持什么/如果你忍受不了寂寞/如果你厌倦了/你后悔了/假装我在你身后”对话一样直白,胜过缠绵、凄婉的缀饰;《下午三点》有大段的Bossa Nova器乐演出,歌词却是在讲恋爱之中的自我矛盾、心理纠葛,随着异域风情的鼓点充斥,彰显投入感情后人心的复杂,以及喜怒苦悲纠缠不清的凌乱,真实而具体;《慢歌3》由陈绮贞的练习曲演化而来,故保留原始名称,编曲有爵士铜管乐器加入,让一首平淡无奇的吉他曲,绽放出天马行空的思考逻辑。艺术火花和灵感在几分钟内被数度点燃,视觉感的璀璨令人应接不暇。“回忆谁不会有/犯错谁不会有/重要的是你和我/错误的相爱/不愿再放手”也将年轻人的固执思维方式,全面地表现了出来。
专辑中的摇滚、电子元素对民谣的影响更为深远。主打歌之一《等待》就是一首英伦摇滚,反复叨念的歌词、呓语一般的呢喃描画了精神空虚、寂寞的神经质,编曲复杂、层次立体,陈绮贞的唱腔自由不羁、歇斯底里,在唱片中很是出彩;《我的骄傲无可救药》注重Band演出,贝斯频繁出现,Live感十足,金属味儿也十分浓烈。歌词描写了女生感情中的自我矛盾,骄傲、自信、满足、渴求,都一起融汇在歌词中,与摇滚混合,充满蛮味与活力。电子作品方面,同名曲《还是会寂寞》采用了多种合成器做背景音,虽然主配器不是Keyboard,横向的运用却很多;纯电子实验性《午餐的约会》短得像一首插曲,复古节拍器如同夏天的苏打汽水,轻刺感久散不去;《告诉我》是整张专辑中最出色、感染力最强的作品——电子和摇滚都有涉猎,流行性强。在这首歌的MV中,她以微电影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失去爱情后的生活状态,从逃避、忍耐到最后的自我崩溃,与歌词环环相扣,演绎得淋漓尽致。表意浅、情感深,故事小、意境大,这也是后期陈绮贞作品的主要模式之一。同时,《告诉我》也是专辑中最具传唱性的作品,在之后她各类的演唱会中,常激起全场歌迷深情的大合唱。
《还是会寂寞》带给人意想不到的舒服、畅快,如制作人王治平所说:“你会听见陈绮贞在你耳边轻盈的换气,在每一个尾奏的转折,你能感觉到自己的毛孔正在呼吸。”《还是会寂寞》的想像力、故事性都是陈绮贞的自我进步,气质与内涵也见证了这个女生短短两年中的成长。论音乐性更不输于《让我想一想》,当然它们质地不同,且后者的制作人林玮哲本身风格也是沉静、纯粹的。总之,陈绮贞从2000年开始,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口碑也逐渐营造了起来。陈绮贞的老歌迷都很珍惜这一段时光——此时的她正慢慢绽放,却没有被太多人注意到;很小的歌迷圈喜悦地分享她的音乐、她的歌词、她的情感哲思,以及她的生活、她的情怀。主流派别还没有形成,一切依然显得神秘、有吸引力。如同喜欢原创的人,害怕自己深爱之物变得泛滥,此时陈绮贞的歌迷们,很为这份独特而骄傲。
2002 Groupies:一个悲伤深刻的自嘲
这一张专辑发行前,陈绮贞在滚石魔岩的官方网站上贴出了新照片——稍长的头发,深黑的眼影,紧闭双唇,只有一把吉他在冰冷的空气中陪伴。Groupies就是有这样一股摇滚的强劲,冰冷、深邃,将深切的痛苦藏在表面的笑容之下。和第一张专辑相比,它是另一种痛苦的表达,是将负面情绪压缩成规则的形状,彬彬有礼地随着摇滚释放出来。陈绮贞依然不习于歌颂快乐,专辑中依然可见偏执、隐忍、自嘲、悲哀、绝望的情思,Groupies只是外放、雅致,不会将苦闷诉诸于摧毁、破坏,而是张弛有度地、一步一思地从内部推向自我覆灭。她的感情哲学更深化了,隐晦的词句更多了,“陈绮贞式”的精神民谣在这一张专辑达到顶峰。如果将前三张专辑视为小三部曲也算合适,Groupies也是陈绮贞在主流之外的最后一张作品。
Groupies的主打歌是《躺在你的衣柜》——这首歌在专辑中有两个版本,钢琴和摇滚。摇滚版的MV拍摄了世界末日一般的场景,讲述了在荒芜之地一群个子矮小的侏儒症患者为生存而努力的故事。片子开头以文字旁白“宇宙起源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微粒爆炸”象征矮人们生活的渺小,以及被无视的极端痛苦。他们辛劳、酸楚,幸福与快乐都很扭曲、偏激,日子昏暗无光,阴霾笼罩。但随着镜头延伸,我们却能看到矮人们坚强地拼搏,努力学习人际交往,学习勇敢面对、建立自信的情景。高潮中一个女性矮人穿着合体的婚纱陶醉地舞动着,画面动情抓人,仿佛暗示在苦彻的生活沼泽中,人们终究能见到未来的曙光。陈绮贞的唱腔空灵飘渺,摇滚配乐也甚有情境,将故事中黑色的压抑、灰色的绝望,以及最后一点点白色的希望演绎得十分到位。歌词中反复叨念的“我的冬天/就要来了”随着贝斯的激昂深深扣进耳鼓,让人意犹未尽。这首歌注定了Groupies的主旨是痛苦而深刻的,不论故事最后有没有给予希望之光。但亦可以这样理解:希望总是会有的,但陈绮贞意在展示痛苦的过程,表达的是残酷的现实。与林玮哲的又一次合作,可谓是《让我想一想》压抑后的前行续章。endprint
专辑中作品的自嘲情绪非常浓厚,很多听起来小情小调的歌曲,却都有隐喻极深的黑色幽默,将破罐破摔的感情灰度,以及自我轻薄的诙谐埋藏其中。如《1234567》中唱到“我努力遮掩/来到你的面前/1234567/电话声打断了情绪”和《随便说说》中“所有美好若都只是经过/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我的世界零零落落/你的热情摧毁了我”都表达了在爱情中自信的严重缺乏,这很符合文艺青年钟爱的一类情愫。第二主打歌《太聪明》对此心情描写最甚:“猜的没错/想得太多/不会有结果/被你看穿了以后/我更无处可躲/我开始后悔/不应该/太聪明的卖弄/只是怕亲手将我的真心葬送”,隐忍、保守、自惭形秽、知难而退,这些歌曲真的很适合内向、自闭的人洗耳恭听,而陈绮贞的歌迷,此类人群可以说正是多数。起码在这一时期,陈绮贞的人文气息是游走在边缘地带的,往往让不谙世事、交际障碍的年轻人找到避风的港湾,从字里行间觅得一条藏身的小船。
虽然歌词的色彩暗淡而落寞,但音乐上的形态还是颇为丰富的——《1234567》的英伦摇滚、《随便说说》的电子慢拍、《太聪明》一镜到底式的吉他独奏,还有《不应该》复古舞台剧一般的氛围,都让专辑很有嚼头。《不应该》这首歌将左、右两个声道的配器彻头彻尾地分割开来,陈绮贞的声音也以合成器扭曲、覆盖,曲调闲逸,思绪慵懒。Groupies可以说是陈绮贞偏离女性风貌最远的一张专辑,大多数作品都在冲撞、争取,试图抵消精神上的脆弱,正如在《太聪明》MV的开头,她穿着剑道服那歇斯底里的呼喊。
不自嘲的另一面,就是更深层、更纯粹的悲哀。《小尘埃》、钢琴版的《躺在你的衣柜》以及看上去很美好的《小步舞曲》,都以各种外在形态,歌颂横贯内心的悲戚。《小尘埃》的歌词很经典,对仗且隐喻高明:“我在这里/手提着沉沉的行李/迷失在我和你/未完成的旅行/你在哪里/一道解不开的谜题/隐藏在我和你/未完成的作品”;《躺在你的衣柜》钢琴版的声音表现胜于摇滚版,后半部分的提琴演奏与不断出现的长音相得益彰;《小步舞曲》迷幻微醺,虽然旋律颇为主流、耐唱,却也写出“还有多少回忆/藏著多少秘密/在你心里我也许只是/你欣赏的风景”这种猜忌、怀疑、自信空缺的语句,实为冷酷到底。
有人把《吉他手》当做Groupies的核心主打歌,并把这首歌中唯一的一点热切情绪当成专辑的主旨,实在有失偏颇。《吉他手》和《我亲爱的偏执狂》等即便有表象上的激昂,内里却很脆弱,且在唱片中的效果很突兀,是断章取义的源头。Groupies终究是陈绮贞最艰深的矛盾、最悲悯的笑容、最沉重的隐喻、最负面的抵抗,也是迈入成熟期之前最后一次以“逻辑崩坏”为目的的叛逆尝试。
2005《华丽的冒险》:一场破釜沉舟的冒险
这张专辑发行之前,陈绮贞蛰伏的时间有些久。间隔里,她开始尝到发行单曲的新乐趣,在连续几年没有正式版唱片的积累期,她开始以“小作品”为品牌,创造新的口碑。暗黑残酷的Sentimental Kills、清新醇厚的《旅行的意义》、校园民谣的《After 17》在《华丽的冒险》发行前后悄然发光,填补了慢工细活的冗长等待。《旅行的意义》可谓陈绮贞事业的新高峰,尽管此单曲在内地根本没有正版发行,却为她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关注度,小众歌迷们的噩梦也终于来临。这首歌随着同年网络的迅猛发展,开始成为各类媒体、娱乐场所的消费品,而很多人在此之前根本不熟悉陈绮贞。歌迷群从此鱼龙混杂,虽然这在现实、市场层面都没什么坏处。从来不上综艺节目的陈绮贞,破天荒在《华丽的冒险》期间来到大陆宣传,在沈阳与一位忠实老歌迷的拥抱、互动,还成了头条新闻,证实了她多年在拥趸心中灵魂伴侣一样的存在。引进版唱片也学习原版发行限量、普通、豪华等版本,一时间,陈绮贞似乎真的迈进了主流大河。其实就《华丽的冒险》而言,这样的结果并非只因外在的宣传、歌迷抑或媒介的作用,这一张唱片的实质,确实过于大众、过于冒险了。
《华丽的冒险》是陈绮贞“花的三部曲”计划的首部。从结果上看,这是一个已经成功的策划,但当时谁也不知道能做到哪一步,而且陈绮贞的发片频率实在太慢。“腐朽、重生、绽放”是计划的主题,在其中隐含的人文情思不言而喻,歌词依然隐晦、依然超脱深刻,但《华丽的冒险》的问题是:主流的编曲、配置太多太浓,曾经的古典、民谣、电子、摇滚的纯粹气息不见了,整张专辑只有一首纯吉他演奏的《表面的和平》还有原来的影子。Sentimental Kills新版本的摇滚改编也有些演绎过度,唱腔、编曲都失去了这首歌原本黑暗的艺术性。大部分歌曲都是Band搭配弦乐,这对主流歌手来说还算丰满,但用在陈绮贞身上,显得有一点不伦不类。尤其是新版本的《旅行的意义》也采用了弦乐乐团演出,激昂澎湃的乐感根本不像这首歌本来的样子。这一年,或许陈绮贞开始成熟了,多年的音乐积累、大公司的加持、各路音乐人的协助都为《华丽的冒险》提供了完美性、完整性,每一首歌都力求丰富、圆满,不留瑕疵——可偏偏就是这种鸡肋一样的“完美”,缺失了曾经小众歌迷们深爱的真实感。歌迷可以接受现场吉他收音、一次录制完毕的Live作品,却不太喜爱反复雕琢、无懈可击的弦乐编曲。陈绮贞和弦乐真的不搭,也许,她本人并不这样认为。
不过,多少负面、消极思维,也都是陈绮贞纵向角度的个人比较罢了,《华丽的冒险》在当年的华语乐坛依然是一颗重磅炸弹。她三年的短暂隐退、《旅行的意义》在两岸三地所造成的影响、各类声势浩大的宣传,都为其打开了市场,认识陈绮贞的人翻了十倍有余。而且,《华丽的冒险》中的主流化作品,依然有陈绮贞不变的人文根基,虽然没有从前那样纯然独到,但还是能甩开商业歌手几条大街。《腐朽》的电影画面感、《太多》典雅的钢琴气息、《华丽的冒险》讨喜的副歌、Self激烈华丽的摇滚,都为专辑增添了各异的色彩。歌词的特质也没有改变,清新童话般的色泽在《太多》、《花的姿态》中都有不俗的表现。若不是主流化过强,也就不会这样遗憾吧,无论怎样的人文气息在《华丽的冒险》中都不再是重点,主流的冲刷,在陈绮贞作品上留下的痕迹非常深,不怕横向较量,但在自我层面还是让人颇感惋惜。endprint
《80%完美的日子》是专辑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朦胧的编曲氛围、隐喻诗性的歌词都有其招牌特征。晦涩一如往常,深思依然灼烈。其实,从“80%完美的日子”这个名字就能看到她从前的人文质感了,直白却难懂,简单却立体。坦白说,谁都有在某一时期、某一种深爱的情绪,这点谁都不能否定。不能从“主流化”就认定了歌手的异质,虽然心存不甘或遗憾,但反过来,那也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我们所喜欢的陈绮贞”,和歌手本身的评断不能统一而论,那不公平。《华丽的冒险》是陈绮贞三年的潜心之作,为华语乐坛找到了很多新路,带来了很多启发,也让她的力量显得更大、更强了。至于境界,至于层次,有时,只是人心偏执的死胡同而已。陈绮贞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她自己是能够解开的,而我们只能在接受的前提下,转换一下彼时此时的心态。
2009《太阳》:一次反败为胜的翻盘
《太阳》这张专辑的存在价值非常高——首先,陈绮贞将她多年来没有正式发行,却在各类演出中已经唱过多次的作品回收,以全新的编曲面貌问世,映衬了“花的三部曲”之二:“重生”的意义。其中,包括在1997年被伍佰发掘的那场民谣比赛上表演的《狂恋》、2000年出现在《告诉我》MV开头的弹唱曲《每天都是一种练习》(收录在《太阳Immortal巡回演唱会》中)、只有各类现场版的《倔强爱情的胜利》和《下个星期去英国》,2008年作为单曲发行的《失败者的飞翔》,以及2002年写给杨乃文、曾定名为“证据”的旧作《烟火》。十一首歌将近一半都是歌迷耳熟能详的,在《太阳》中,它们都获得了完整、崭新的生命。这不是简单的回收,它们的价值早已超过短短几分钟的重绎,而是带有岁月杳然的重量,就像一张特别的精选辑。对于陈绮贞更是如此,让这些歌曲以录音室版本发行,让它们原本脆弱的力量新生,让人不会轻易忘掉这些歌曲的存在,也看到她是多么珍惜自己的每一首作品。她说:“希望这张专辑能让孤单与忧伤的人获得力量,让快乐的人也愿意分享”。这是属于她、属于歌迷的青春年华,而我们也忽然意识到,陈绮贞终于不再执着于歌颂痛苦与压抑,而是转向传播爱、传播正面能量了。曾经Groupies的精神不在了,这和上一张专辑的主流化存在一定关系,但终究还是陈绮贞心态的改变。
此外,《太阳》演唱部分的录制,居然是在陈绮贞自己的家中进行的。录音师们将大量精密的音乐器材安置在她房间的各个角落,经过精密测试,制成了独一无二的录音室,麦克风就架设在她的衣橱之中,甚有“躺在你的衣柜”般的巧思。自己的房间让陈绮贞回归最本真的自我状态,随着记忆、温情、休憩、思索,歌曲仿佛成了家中的一本书、一件衣服,或一张自我疗愈的床。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她更能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情绪,真实、丰满、厚重、踏实。十一首歌曲都维持了真实器乐的效果,不加赘的合成器音效。陈绮贞与音乐人们的合作更加默契,尤以制作人陈建骐、男友钟成虎、吉他手陈柏州等人的功劳最甚,多年的合作,俨然使他们成为了一个团队。陈绮贞自己负责了七首歌曲的木吉他、一首歌曲的风琴、两首歌曲的钢琴演奏,弦乐部分在精简后于北京录制,并请到金曲奖制作人钟兴民操刀指挥,专辑质量实在是有所保证。
借由上张专辑《腐朽》歌词的灵感,《太阳》让“重生”的概念更加纯粹了。用陈绮贞的话来说,就是“重生来自于腐朽”。其实陈绮贞从上一张专辑开始,作品意境就常呈现出宽广、博爱的人生观。如序曲《手的预言》、重新改编的《狂恋》,都有十分宏观的情感意境,而非曾经的小情小爱。词句的哲学诗性更加强烈,与华丽的编曲纹丝合缝:“我的左手是猫右手是抚慰的力量/你让我轻轻的合掌唤来旧时光/闭上眼就地卷起海浪奔向纸月亮/追逐一头大雨中的狼”,以及“我画了一个满是缺口的圆/你就是生命中填补残缺的空间/我提着一个简简单单的行李/搭上你那班失去轨道的列车”,缱绻而真挚、飘渺而深邃。《失败者的飞翔》则是讲谈式的对白:“你承认吧/你也想要体验英雄般的夸张悲壮/来不及为你歌唱/你潇洒而昂扬/在一片荒凉的景像之中/我却觉得晴朗/让我为你飞翔/在你残破的天空之上”,充满现实主义韵味。歌词性质的不妥协,让陈绮贞音乐中的哲学思想一直呈线性发展,不论曲风如何改变,都有深厚的人文气息作为保障。
《太阳》和《鱼》是专辑的双主打——前者是同名主题,以流行摇滚的风格突出唱片主旨,即“重生”;后者则深谙哲学情思,以钢琴、弦乐打造一场澎湃的心灵之旅,聆听度极高。两首歌的气势都十分磅礴,均为演唱情绪异常浓烈的作品。而且,它们从“天空”和“海洋”两个角度拉开哲学格局,歌名也都是从《腐朽》中提取,一体双生。《鱼》在副歌高潮时唱道:“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让它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别让我飞/将我温柔豢养”,在个人的渺小与世界的博大之间,建立起超然的维系,看似难懂,一旦体悟却难以忘怀。陈绮贞令人感到惊讶,即便是哲学系出身,在人文方面的造诣也实在高深,不论作为歌手、创作人,哪怕仅仅作为一个词人来说,她的文字在生活、感情、世界多个层面的理解都超越了一般水平。《太阳》将她的诗人气质继Groupies后升华了一个档次,当然这次不再痛苦,不再困惑,而是博爱、宽容。这种进化,虽然失去了青春时代的艺术冲击力,但却让人心怀慰藉,恐怕这就是成熟吧。从《华丽的冒险》的自我纠结中脱出,“花的三部曲”第二作《太阳》的确达到了应有的高潮。不过颇令人担忧的是,陈绮贞发片频率越来越低,第三部作品到底何时才会出现呢?
2013《时间的歌》:一方浮华散尽的湖水
果不其然,我们一等又是四年。《时间的歌》在无数期盼中姗姗来迟,“花的三部曲”终于完美谢幕。在这个时间总结起来,陈绮贞至此的音乐事业可以分为两部分:1997年至2005年个人成长的“三部曲”、与2005年成熟之后的“花的三部曲”。很难相信一个16年只发行了6张专辑的歌手,能创造出如此的音乐口碑和市场销量,至今,她已经是华语乐坛的神级人物。而关于商业与否、主流与否的讨论,也都不再适用于她高频率的自我风格更新。今天,她就像一面平静的湖水,所有的浮躁、涟漪都已不在其中,只有冷静的思考和对待音乐艺术的纯然,仿佛回到16年前《让我想一想》封面上那张寂静思考的侧脸——这张《时间的歌》封面也再次由当年的艺术大师萧青阳设计,又是一张安宁思索的侧脸,只是变了感情的颜色,变了年华与时间。恍若一切周而复始,回归本真,就是这样纯粹的陈绮贞。同时,《时间的歌》虽然的确是“花的三部曲”之终结,却又不仅仅是为了这个计划而存在,它有自己的新意,有自己想诉说的故事。endprint
《时间的歌》中与“时间”相关的隐喻和信息,都被严谨地拆分、打乱,进行了无序排列。虽然唱片依然有“序曲”这样的结构性作品存在,但整张专辑几乎没有主线可言。歌曲失去连贯性,像拼贴起来的照片墙,时间不再是完整的线条,而是前后失序,仅靠逻辑支撑的散点。所以,《时间的歌》与“花的三部曲”关系究竟如何,突然变得无所谓了。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三部曲其实在《太阳》就已经达到了高潮,而《时间的歌》只是延伸性的收尾。专辑文案也宣称:它不是一个“孤悬的、高潮式的结局”,也不是任何一个概念、任何一副蓝图中的“一块”,更不是所谓的“第三部分”。不可否认,它是近十年来音乐情绪分分秒秒的积累,但它的性质,应该像是在时间终点回溯整体的窗口,它描述了最初的概念随时间变化的全部过程,代表了波澜起伏的整个乐章,并将“变化”这一要点涵盖在内,这或许才是“时间的歌”想要表达的意思。
陈绮贞的老友、曾经同在魔岩唱片公司的李雨寰,为《时间的歌》献上了出色的电子作品,此外,陈绮贞也因制作电子专辑《52赫兹》而受到了不小影响,此次大胆的将非洲乐器、世界音乐都运用到专辑当中。李雨寰的两首《序曲:时间的歌》和《秋天蒙太奇》展示了极为扭曲、诡异的听觉空间,与当年制作《小步舞曲》的轻盈姿色相比,充满十足的破坏快感,个人变化昭然若揭;陈建骐的Peace & Revolution则是一副德玛咖啡屋的音乐成色,渐进式编曲十分舒适,配器丰满的段落也有清晰层次感;钟成虎的《倒数》在民谣原味中加入笛子演奏,南非音乐家Warrick Sony让歌曲有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而《普鲁斯特行动》的土耳其吉他演出,异域风情让人惊艳,给人以2000年《还是会寂寞》中《等待》的感受:旋律简单却不枯燥,编曲喧闹却暗藏秩序,独到的和弦,浓烈的贝斯隐藏在人声背后,歇斯底里的情绪猛推向前,一股被怂恿的振奋从内心升起。也像《我亲爱的偏执狂》里大段的扫弦,副歌持续不断的夸张长音,多轨配器交缠的立体感,催促你思考的神经。歌词部分也有《1234567》一般对自信缺乏、踌躇犹豫的点拨,像神秘主义的吸引力,如题一样踏上阿兰德波顿拥抱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意识方舟。这首歌的平行象征,恰如我们聆听陈绮贞的这些年岁,随着拼图般的歌曲记忆,追溯每个人被时间追赶的生活故事。
《流浪者之歌》是专辑中最深刻的作品,被安置在唱片最中间的位置,充当唱片的顶梁柱。虽有主流风格做主打的惯性思维,但《流浪者之歌》所讲述的动人故事,使它无论如何都不能位居次要。弦乐编曲不再新鲜,但李雨寰的编曲有惊人的层次,两次情绪高潮的手法也令人深深叹服。这首歌的MV十分重要——通过讲述不同民族、不同层次人群生活的喜悲,揭示了对生活、生命的珍视与崇敬。不但给予观众当下的感动,又像底片一样在视觉残留,赋予反复理解的契机。晦涩的歌词具象化,每个故事都留下了深刻的思维倒模,持续不断地刺激神经:“撑住我/狂风暴雨我都不逃脱/撑住我/为你挡下所有诅咒/撑住我/眼泪不再流/拥抱你/做完一场美梦/快乐若是有/伤心若是有/眼泪灌溉/不枉来过”。陈绮贞在实体唱片中将这支MV的参演人员都做了重点感谢,可见此作对她的重要性。
无论赋予音乐多少哲学概念,多少文学观点,说到底,那些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关联,每个人感触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由大见小,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毕竟,对音乐的理解始终源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陈绮贞这一次或许就是在讲述这样的观点,相信时间也是一种错觉,就像我们无法拥有的许多事、许多人。她让我们徜徉在充实的中间地带,享受那种与宽容、豁达十分接近的人生感悟。
陈绮贞用16年、6张专辑告诉了我们时间的道理。想必时间也就是这样的东西吧,我们从不知道它怎样开始,也不知它会如何结束,但我们每个人都占有一部分,并各自努力,各自珍惜。想想16年前向别人推荐那个不出名的“陈绮贞”时,想想每一次随着她发片产生遗憾或喜悦时,一切都已成为往事,等待你的只有未知而充满期待的明天,而只要还有明天,就有希望存在。陈绮贞一定还会继续音乐创作、继续抒写生活的真谛,而我们,更是如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