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

2015-01-17 08:17:27陈殷斌
艺术评鉴 2014年24期
关键词:情感处理抒情性艺术性

陈殷斌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是居于其抒情性、流畅性、独创性、润腔技巧性即声乐艺术表现及情感体验等专业必备要素之首位,是艺术再现、艺术二度创作成败之关键,是所有声乐艺术表现之核心要素。其中,演唱者对艺术氛围的整体把握,对作品的娴熟驾驭及蕴涵深邃艺术个性化、个体情感外化的对作品独特的创造性诠释、演绎占绝对比重。歌唱整体情感表现在歌唱艺术创作中也具有相当分量,歌唱者一般都会将歌唱整体情感表现放在声乐创造性劳动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关键词:情感处理 抒情性 艺术性

声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是居于其抒情性、流畅性、独创性、润腔技巧性即声乐艺术表现及情感体验等专业必备要素之首位,是艺术再现、艺术二度创作成败之关键,是所有声乐艺术表现之核心要素。歌唱整体情感表现,大致包括作品情感基调体验的准确性,情感变化的细腻性两种。前者即作品整体的情感基础,后者即作品情感变化之艺术处理。不同体裁的作品,就有完全不同的整体情感基调。在其既定音乐情景氛围内,在情感表现方面往往具有某些特殊情绪表现的规定性、个体差异性及艺术倾向性。这就需要再创作者带着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设身处地的切身感受去整体把握作品的创作基调与进入作品再创作。因为,作品情感基调把握准确度将直接影响作品二度创作的成功率,它既是作品整体情感的基础,又是表现作品音乐主题,塑造人物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段。

情感变化的细腻性是在于准确把握作品整体情感体验基调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艺术再处理。作品情感体验如没有整体的连续性和设身处地的细腻性作基础,也就不可能体验和表现出特点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人物内心复杂细微的情感变化。声乐作品体裁种类繁多,结构丰富,不同题材的作品就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情感体育生搬硬套于相类似的作品情感体验之中。而必须根据不同体裁作品赋予它不同的作品整体风格基调甚至完全相悖的情感體验。既需适度把握、准确体验、细微调控、精耕细作,又需防止情感体验、艺术处理过于零碎而使作品变得面目全非、趋于支离破碎而适得其反。总之,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是一个可变性甚强的复杂工程,它必须构建在真切而细致的情感体验基础上才能准确、生动、逼真地再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情感特征,才能使作品艺术再创作工程的每一环节添色、出彩、增辉。进而,让审美客体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同时,也给创作主体带来创造美的愉悦;自然也给审美主体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也明确反映出力主情感教育、整体美感教育、综合美感教育等一系列深层次、宽泛面之教学理念:她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强调指出:人的嗓音是歌者的“人声乐器”,只有当歌者能凭借自己的歌喉,把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词曲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所创造的特定意境以歌唱的形式真实、细致、生动地表达出来,并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思想共鸣和艺术联想,这才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真正的歌唱家。凡是好的演唱都应该给人以音响美、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以致形体美化合凝聚而成的综合美。富有创见地提出:声乐教师理应是歌唱全程的“专业内行”和“艺术总导演”,是人声乐器的“总装配师”。自然,“总装配师”的任务应该义不容辞地全部由声乐教师来承担。对学生不论是在发声、吐音、咬字或体会词意曲情,把握乐曲结构,进行情感作色,抒情言志。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天赋只能形成本色而绚丽、多采的光泽还得靠后天的努力和严格的训练,靠基础的博大和专业学识的渊深。诚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在教师的正确引领、悉心帮教下深入细致地研究作品,领会作品的词意曲情,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歌唱风格以及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体裁特征是歌者不可不做的严肃而重要的专业课题和案头工作核心内容,更是衡量歌者是否达到声乐艺术家标准、是否注重弘扬声乐科学、整体美学观的重要标志。

声乐教育工作者应理性、清醒地认识到:完成歌唱艺术再创作全程,除了注意综上所述方面,还需不失时机地了解声乐作品内在的艺术性、独创性、有序性、规律性……甚至,它与把握艺术再创作方法技巧同等重要。对此,范晓峰先生认为:“所谓独创性,指二度创作的新颖性和合理性。新颖性指二度创作的再造功能,即在依据原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具有表现性、情感性的双重审美效应,逐渐形成自身独特艺术风格和演唱特征。所谓合理性,只二度创作过程中的适度性和有效性。独创性不仅应该符合作品主题形象及内容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创作者在各方面注入其符合内容艺术表现要求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特质的艺术新意。并对原内容和主题意义及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更富有创造性、多元性、扩展性和延伸性,从而极大地丰富作品的外延扩展与艺术内涵。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声乐艺术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感人最深、影响最广、动人最巨的最神圣的事业,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任何艺术形式、音乐体裁中最具影响力的无与伦比的音乐类种;是“竹不如丝,丝不如肉”的最具群众性、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人民喜闻乐听的群众文化事业,是需一丝不苟、严谨如一进入创造性劳动的严肃的事业,所以不容半点虚假、马虎、随意成分掺杂其中而串味变异,进而丧失其特有的文化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3][意]马腊费奥迪.嗓音的科学培育: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朗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美]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李凌.音乐美学漫笔[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情感处理抒情性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28
“臆断”所指非李渤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5:48:30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5:36
美声演唱主要技巧及情感处理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47:49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9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20:40
论中国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22:59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数码摄影(2016年9期)2016-10-13 03:17:40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20
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1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