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风险探析

2015-01-15 05:27王红萍
金融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风险模式互联网

王红萍

摘要: 随着互联网公司进军传统金融业的热潮的兴起和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推出,互联网与金融的联姻开启了新纪元。本文深度剖析了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伴随的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风险的控制,对金融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

随着互联网巨头腾讯匆忙推出的“现金宝”,百度的“百发”、三马卖保险众安在线)、民生电商、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层出不穷,互联网与金融的联姻开启了新纪元。2014新年伊始更是发生了三件事:天弘基金规模破1800亿;人人贷获得全球最大的风投额度;微信版余额宝上线。一个新的行业创新机遇已经到来——互联网金融。面对十年不遇的“互联网金融”机遇,哪些模式会在市场上胜出,又会诞生哪些新的模式?我们又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以及怎么规避这些风险?本文主要探讨这几个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从主体上考虑,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即为互联网金融。从业态上考虑,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即金融脱媒化。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依托互联网精神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概括下来即为:基于互联网精神的机构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渠道来开展金融业务,从而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满足需求的方式即为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当前还处在无监管的自由状态,在当前状态下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按机构作用划分;另一是按产品用途划分。

(一)按机构作用划分

1、渠道类:主要是以渠道的利用和渠道建设为主营目的的机构,借助渠道收集交易数据,从而挖掘在线商户的需求,并利用大数据控制信用风险,赚取价格差和时间差,不考虑金融产品是否自我设计生产,还是以其他机构的产品为主,用户可在网上直接购买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

2、信息类:主要是提供各种供需的信息,起到连接供需双方桥梁的作用,包括单方信息供给和双方信息匹配。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网络渠道让客户找到,从而提供金融服务,信息从分散到集中,把提供服务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由平台单方提供信息供需求用户查找。另一种是根据用户的金融需求,匹配适合客户的金融机构连接有投资需求的个人与有融资需求的个人,以实现金融脱媒,可以是一对一服务,也可以是多对一服务,也可由融资者发起项目,以团购或预售的方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多对一服务,即所谓的众筹模式。

3、技术类: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金融技术服务,本身不参与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和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接入了各大银行的支付端口,并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结算服务。

(二)按产品用途划分

1、支付类: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也是最早出现的涉互联网金融产品,它独立于投融资,网上购物过程并不涉及投资或者融资,为用户提供客户端和移动端在线支付及转账、缴费等服务。

2、融资类:以融资为目的的产品,当前最为突出的是贷款类的直接融资模式。包括P2P模式和众筹模式。

P2P模式:借贷双方通过P2P信贷平台发布信息,自主成交。在一个借贷流程中,P2P信贷公司负责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将信息提供给资金出借人,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按照平台责任大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担保在线模式。第二种是有担保在线模式,是现阶段的主流;第三种是线下模式。

众筹模式:类似于风投网站,最早起源于美国。资金需求方把资金用途或项目说明在平台上发布,由网站对该项目评估,包括收益率和资金回报周期等要素,然后通过审核,而资金供给方根据个人认知来出资认购该项目的份额,直至项目所需资金达到需求,平台只能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报酬。

3、理财类:

类P2P理财模式:主要是资金供给方通过网站平台为需求方提供资金,从而赚取高额利息的理财方式。资金供给方包括个人,企业及企业关联机构,需求方同样包括个人和企业。 基金理财模式: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为基金,以传统基金的升值与否关联,衍生出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基金,且可以实现功能互转,收益高于传统的基金收益,没有基金的与基金公司绑定,有基金的与渠道平台合作,从而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理财方式。

终端碎片化模式:该模式的用户不受终端的限制,无论是用电脑、ipad,还是手机,只要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提供终端理财条件;碎片化是理财行为的新趋势,既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碎片化,也包括金额上的碎片化,移动理财模式便是对这一新趋势的回应。

互联网保险:不是简单地用互联网渠道销售既有的保险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创新,挖掘新的社会需求、创造新的产品,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一系列保险整体解决方案。

三、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

目前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的阶段,多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改进,下面来探讨一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微金融

微金融就是小的金融,针对小微企业甚至个人的金融,基层的金融。互联网金融覆盖边缘化的扩大使得普惠得以实现,不管是贷款融资方面还是理财方面。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正是由于弥补了传统金融的垄断、高门槛、高成本、服务群体小的特点,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而从互联网金融碎片化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

2、移动互联网终端

移动支付有几种情况,一个是运营商的NFC的支付;另外一个就是支付宝和微信的扫一扫。未来没有人愿意时刻守在电脑前面看着基金的涨跌,也不用必须通过电脑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可以在机场、咖啡厅等公共场合随时随地的购买新产品,关注资产的增值变化,这都将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比重将逐步加大,甚至未来能超越桌面端的覆盖范围,在设计或改进新的模式时,需要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

3、无中介化操作

现在银行业靠着市场的低利息,然后贷款出去赚取至少2%的息差,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会出现超级网银的现象,即机构或个人只需要央行设立账户,直接通过央行进行清结算。从这个角度,也意味着将会出现“脱银行”的现象;未来的融资除了P2P外,也可以实现DPO,即互联网直接公开发行的融资方式,我们不在需要证券公司的存在可以直接认购买发行人的股份,发行人也不必支付高额的承销费用,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世界大同”。

四、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控制

从斯诺登棱镜门,到国外黑客攻击国家网络事件足以证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更容易窃取到一些更精准的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新兴行业的发展伴随的是风险的扩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样,具有以下几大风险:

1、法律法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相关的监管手段,国内也尚未有健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近期,监管层首部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将出台,保监会近日下发《关于促进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促进并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预示着法律法规的出台将加快出台,逐步完善。

2、期限错配风险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最终投资标的都是在传统行业,这就导致资产投资期限过长,资金回报慢,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依据资金历史流动性数据来制定相匹配的风控制度,以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3、保证金风险

互联网金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进入门槛比较低,这就存在了行业内参差不齐,撇开行业泡沫不说,如果有部分用户同时撤资,在达到资金流动性的边缘时,中小机构拿什么保证资金链安全。所以,保证金制度是降低用户投资风险,保本的关键。

4、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建立一个有信用的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把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信用建好。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做到高收益保证;是否有足够激励去挑选好每一个投资品种,怎么避免资金丢失的问题等,只有未来行业会引入担保制度或者第三方托管,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5、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由于信息的透明度问题,那么,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能否客观公正的对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作出全面的评估,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出现个人信用风险后,谁来承担损失,这都需要企业逐步完善。健全的用户审核制度、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个人信用风险。

6、技术风险

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处于一个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影响企业与用户资金的安全。云计算技术的实现既能降低企业风控系统搭建的成本,又能很好的提高安全问题,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

[1] [ZK#]罗明雄,丁玲互联网金融陆大模式深度解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3,9:38-41

[2] 刘思敏当前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及风险[J]商情,2013,37:47

[3]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4] 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 代,2013,07:100-103

猜你喜欢
风险模式互联网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