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仕陈
摘要: 在双轨制下,社会资金也被一分为二,并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分别影响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由于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社会的两部分资金存在不同影响,因而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单独调节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或者利率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都不足,无法有效的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必须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多种政策变量进行搭配。
关键词: 双轨制;货币流动机制;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变得全球瞩目。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缺乏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货币政策的传导更是一个不可知的黑箱Geiger and Michael,2006;Dickinson et al,2007)。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重视双轨制这一转型经济最为显著特征的影响。事实上,在中国经济金融“双重体制”下,社会资金被一分为二,分别影响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因此,必须通过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调控两部分的资金资本比例以影响他们的行为,进而实现整个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经济金融双轨制这一特征,在此基础上阐明双轨制结构下货币资金的流动机制,然后在给出货币政府实施的目标,最后,分析通过何种货币规则来调节货币资金的流动以便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
随着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尽管国有经济主体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要比非国有经济主体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与特权方军雄,2007),尤其是能更容易的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和信贷优惠政策Li,K,Yue,H,Zhao,L,2009)。但随着政府对价格、市场和资源等的不断放开,公有经济不断被削弱,而私有经济则不断壮大,并最终在20世纪末逐渐形成了一个公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动态均衡——经济结构双轨制。
与此同时,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私有经济的金融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干预和制度缺陷等多种原因,导致银行金融体系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具有明显的“信贷歧视”张军、金煜,2005),使众多愿意且能够承担高额利息的高效率的非国有企业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足够贷款,而众多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却能够轻易地获得贷款。这迫使得非国有企业只能依赖民间融资,进而促使了以各种私人钱庄、合会等为主的民间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使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也呈现出双轨制。
二、中国货币资金的流动机制
货币政策规则是央行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货币资金流动,进而实现自身目的的行为规则。因此,必须先探寻货币资金的流动机制,才能分析利用何种货币政策规则来影响资金的流动,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HJ17mm]
在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央行的强力货币还是民间储蓄都会流入银行体系,再通过银行信贷流向国企,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后者的信息又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央行,促使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