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对发展大机器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与措施

2015-01-15 03:17葛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郑观应

葛群

摘 要: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1842—1922)在其名著《盛世危言》中提出,要应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经济振兴,首先应从发展大机器工业入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他分析了兴商务与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关系、大机器工业不发展带来的弊端、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进而提出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具体措施,并具体提出“大兴工艺”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郑观应;大机器工业;西方先进技术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49-05

在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面临危亡,郑观应(1842—1922)深切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无法与外国廉价商品抗争,要在商战中获胜,中国必须发展大机器工业,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因而,他提出了倡议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发展大机器工业

为了应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对“商”与“工”的关系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郑观应认为,中国经济的振兴应首先发展大机器工业。

(一)兴商务与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关系

郑观应对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了对比:西方国家依靠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起来“事半而功倍”,结果制造出来的产品“工緻而价廉”,“亦省工而价廉”,“价廉质美”,且“精巧绝伦”;中国用人工制造,结果“窳穷不精,难于销售”,“工笨而价费”。中国商品制造不如外国的商品精致,价格不如外国的商品低廉,导致中国传统产品的出口比不上进口的商品多,弊端多多。因此他感叹道:“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具体分析了各个行业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西方采用机器生产,而中国采用手工生产,二者比较,效率和精致度方面中国都逊色得多:使用机器后,轧花灵敏迅速,纺纱既精致而且速度快,是过去的数倍,织布不但“程功捷迅”,而且“织缕”也是“精细圆匀”,是人工效率的数倍;在采矿方面,西方国家采用机器开采,其效率之高,中国无法企及:中国开矿用的是人工,“力费而效迟”;而西方国家开矿用的是机器,“事半而功倍”。由此郑观应感叹道:外国货物销售、流通越来越广,国货运输、销售越来越难,“有心人能不惄然忧哉?”

郑观应深入探讨西方国家的富强原因,认识到正是凭借大机器工业,西方国家经济才得以迅速发展:他们在各个行业如种田、割稻、织布、提丝,甚至陶瓷、冶炼都是以机器代人,“泰西无事不用机器”。

因而郑观应指出,中国只有依靠大机器工业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才能在商战中获胜。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都要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有工以翼商,则拙者可巧,粗者可精。”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来源于大机器工业提供的先进技术设备。而发展大机器工业,从根本上说还要靠本国自身制造机器。因而郑观应指出:“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二)不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弊端

郑观应认识到,中国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与西方国家高昂的制成品价格之间悬殊的价格差使得中国经济上较西方国家吃了大亏:中国出口的都是“天生原质”的原材料,而进口的都是“人力之所为”的制成品,二者之间价格悬殊,价格非常低的中国的原材料被外国人买去加工后,再以高价卖与中国,结果“其什百千万之利,仍取偿于中国也。”

另外,由于不能自己制造机器,中国所需的机器都从西方国家购买,而外国人却因此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即便如此,往往中国人高价买回的却是西方国家使用过的旧机器,中国人不懂得机器的机理,机器损坏了,还花高价请外国人来修理,而如果外国人不愿意给修理,机器则成为废物。外国人的这种勒索和蒙骗,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郑观应迫切要求重视机器制造,称其为“此商务之转机也”。他指出,日本威胁着中国:将来日本在内地通商,必然会大量制造机器,中国人不知道制造机器的方法因而不能制造机器,或者想制造机器却还没来得及制造机器,“恐日人先我而为之。”中国外洋的利权已经被欧洲及西方各国所攫夺,而内地的利权又要被日本所夺取了,如果不抓紧考虑筹办制造机器的事宜,那么日本首先在中国内地制造机器,各国也仿效日本,“华商必至坐困,无利可图,可不慎哉!”

郑观应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即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物产日丰”,如果只“有商无工”,也只能是“弃己利以资彼用”。因而郑观应主张中国必须赶紧设专厂制造机器。

(三)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

郑观应指出,西方国家通过通商致富的原因在于充盈的“材货”,西方国家通过练兵强大的原因在于精利的器械,而“材货、器械非制造不为功”。因而,他提出,中国要振兴经济,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机器制造业。

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从实例中即可见一斑:如果使用机器来制造洋布、羽毛、呢绒等物,“则一夫可抵百夫之力”,而且节省了运费,价格却比外国便宜了一半,“而获利倍半。”郑观应拿英国为例力陈此观点:英国人在上海大量采购棉花和羊毛,跨越重洋运回英国织成布匹和呢料,又不远万里运回中国来销售,“其价犹减于土布者,谓非省工之明验乎?”

郑观应深入探讨世界各国经济振兴的原因:

日本:通过所派大臣在各国的游历所见,日本政府发现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于是,“学西洋之制造,以抵御来源”,“仿中国之土货,以畅销各国”。结果彻底扭转了日本当时经济发展中的颓境。郑观应认为,中国与西方通商比日本早,但商务的发展落后于日本,机器制造业也是如此,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机器、没有工艺学校讲授关于制造的学问,没有商务法律、规章保护工商、给予优惠待遇,因而造成中国生产出的货物质量不如日本的货物质量精致、价格不如日本的货物价格低廉,中国货物的出口不敌他国,存在很大隐患。

奥地利:注重发展“制造各法”,加之销售、运货脚价,此外还有银行、保险运输、邮政、电报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郑观应
清季重商思想新论
浅析《盛世危言》中郑观应的农业改良思想
浅析郑观应“商战”思想与郭嵩焘“重商”思想的不同
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
论郑观应的社会慈善思想
郑观应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郑观应与孙中山关系再讨论
郑观应《救时揭要》新考及集外佚文
论清末郑观应的道器观
试论郑观应改革科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