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摘要】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做的几点尝试。从“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探究 预习 展示 反馈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79-01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这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还通过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我校历经这几年的改革,探索出“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为更好的学习总结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组内异质的互助分组,把优、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互为指导者,互相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彼此都能为对方较准确地完成动作而由衷地赞美。比如,我篮球打得好,你排球打得好,他田径好,大家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但是这样有的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性,他们选出小组长后就会放弃思考的能力,组长说怎么练就怎么练。因此我们要在合理分组学习中分工明确,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人人养成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始终关注任务、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使得锻炼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2、自主探究,自我验证: 自主探究,自我验证,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最重要环节,我们要避免为动手而动手,避免小组合作浮躁的出现。主要表现为:一是一拿到任务还没有协调好就马上动手,组员间不能很好的合作学习;二是一旦掌握了浮浅的技术就会各自练习;加之教师如果组织不当,结果可能会是“一团糟”。例如:《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一课,后抛实心球练习中,没有充分掌握技术,就去拿器械练习,导致技术变形,还很不安全。因此,我们在学生探究与验证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始终关注任务,不仅动手更要动脑思考,强调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在尝试中探究,真正让他们完成自主的探究,验证活动。
3、开放空间、相互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无目标的“放羊式”,而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灵活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到收放得度。在教师的讲解,归纳动作的重难点,相互的保护与帮助、强调安全问题时显示要受到教师的制约,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尝试的自主发挥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立定跳远》一课,教师在重、难点的解决这一环节通过两对正、反跳跃练习的设计,给学生设计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学生通过参与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流程,获得充分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探疑的过程。学生在练习中相互发现问题,相互解决问题,使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在学习完整技术动作前就很好地、突出地解决,降低后面学习的难度。
4、及时辅导、注重评价:在合作练习时,教师的辅导、评价起到了探究、解疑的作用。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及时辅导,巧妙评价的时机与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诱导作用,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一课,老师按照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先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同图形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再通过学生的初步感知,教师随即提出问题设疑学生:“耐力跑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呼吸方法是怎样的?”然后,老师让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探究体验式学习、讨论,在学生探究呼吸方法遇到困惑和争议时,教师及时的加以诱导,待学生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亮出要领:“步幅均匀轻松;呼吸三或两步一呼一吸”这时再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会和掌握技术的成功率就高。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尝试,希望能得到同行们批评指正,使我更快的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