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彰显古诗魅力

2015-01-15 18:44姚继芳
甘肃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朗读情感

姚继芳

〔关键词〕 古诗教学;朗读;情感;

整体美;想象;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45—01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其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学得更透彻,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与情感,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境中浸润心灵,提高素养。

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蕴味

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临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应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先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性地朗读,并配乐强化朗读效果,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蕴美。

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之美

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人游山玩水,无不情系山水;摹景状物、陈事言人,无不寄托其好恶之情、褒贬之意。这类古诗或景中寓情,或物中寓情,或以事言情,或借议抒情,或直接陈情,而所抒之情亦是丰富多彩。如,贺知章的《咏柳》诗,前两句由树而枝,由枝而叶,有条理、很有层次地描绘了柳树的姿态,使我们可以由此想象出柳树的高大茂盛、婀娜多姿。但诗人本意远不止于此,一番形象描写之后,诗人以设问的手法一转话锋,引出了春天这位播撒生机的使者、点缀江山的画师,显然,这是借助柳树这一物象来赞美大自然,通过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这就是物中寓情,借议抒情。

三、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整体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让学生欣常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整体感知了诗文的意境。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事物为支撑,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语言凝练,诗意跳跃性大。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厚的内容,就要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尽情地在思绪的天空中翱翔。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诗词中能促发学生独立思维的想象点,通过补想、续想、联想、假想和反想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感受诗的意蕴。如,在教学古诗《题西林壁》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填补诗中的空白,使原本抽象、凝练的文字趋于具体、形象,使跳跃的内容变得连贯,加深对诗文的情感体验。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古诗能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诗的这种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情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包括改写古诗、表演、游戏、绘画、补白和演唱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诗的情感、意境,展示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教师可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要求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据诗想象,即兴作画,“画”解诗意,再现李白与汪伦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景。

总之,古诗教学应从字、词和注释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抓住意境,走进意境,让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并在情感的推动下对古诗有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在诗境中得到浸润。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朗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