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教材;数学
家;事迹;生活实际;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104—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课标也把品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巧渗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本身就具有较丰富的德育内容,并不需要教师刻意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如,在对“年、月、日”的教学时,我根据教材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日子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说呈现的是什么情境,看到这些情境,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兴奋不已,然后我结合学生的回答针对“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讲述: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人民实现了百年梦想。通过对数学数字有关的重大节日的介绍,调动起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 讲述我国数学家的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我国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及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如向学生介绍陈景润、杨乐、华罗庚等人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介绍刘徽、祖冲之研究计算出的圆周率近似值早于欧洲1100余年的动人事迹等,介绍我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最早用数学算出十二平均律比巴赫早400年等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联系现实生活,用身边的数学问题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
如,四年级学完“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家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学生家里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
又如,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的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个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要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对学生进行数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感受、美的体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使其体现出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
如,教完了“黄金分割”的知识后,教师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按黄金比例分割构造的实物。如中外名建筑、著名的雕塑作品、窗帘的束带等,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的时机,并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