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2015-01-13 22:55张振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张振球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数学科学素质则是构成文化科学素质的因素之一。开展数学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改革意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大运动量训练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改革意识

1.树立新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是课堂教学,不可设想,离开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还谈什么大面积。所以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2.树立新的评价观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不是着眼于选拔少数,淘汰多数,而通过评价来反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也要随之转变,使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新的质量评价观以准加快为准绳,10个学生都得100分应以花时少者为优。

3.树立新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新的目标意识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突破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分类,防止使学生简单或被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要突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会什么?要会做什么?并且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使学生从情感到理性,从思想到行为都能自觉地投入。能力目标不宜明显划分,可在具体内容方面体现。

二、双基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课堂教学的做法

1.坚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集中集体智慧,备课时要吃透“两头”

所谓两头是指教师对教材知识和练习题的联系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规律的了解。如何做到吃透“两头”,做到全面、完整正确地了解“两头”,就要发挥集团优势,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中集体智慧,优势互补,有分有合,每一课时在形成教案之前,集体备知识点,备习题、备学生,备评价要求及方法,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达成共识,再由负责人员具体操作,形成教案和学案,真正做到吃透“两头”。

2.坚持分层教学,进行分类指导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等),然后将特点相同的学生归结成同一“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快发展,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其自己的特点和所遵循的原则。

(1)相近性原则:对于一个教学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但每一个教学群体(教学班)又可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实际水平(包括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相近,又可分为水平相近的若干个小群体,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班及每个学生的实际,遵循相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一个教学班分为Ⅰ、Ⅱ、Ⅲ个层次。Ⅰ组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有困难;Ⅲ组学生的特点是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较高,而且有较强的自觉性及求知欲;Ⅱ组学生的特点是界于Ⅰ组和Ⅲ组学生之间。

(2)隐蔽性原则:对每个班学生的分层是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对教师而言是明分,对学生而言是暗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优生自傲,后进生自卑,既便于教学,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可接受性原则:分层教学的要求是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我们将课时的训练分为五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为课前训练,题目主要是以以前复习过的重点知识为依据,设计成15小题,限时5分钟完成。对象是Ⅰ组的学生,尽量使他们能顺利完成,使这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步是知识要点。将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点编成习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第三步完成A级训练题,主要对象仍是Ⅰ组;第四步是完成B组训练题,主要对象是Ⅱ组学生,难度较A组有所提高。第五步是完成C组训练题,主要对象是Ⅲ组学生。习题的设计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子。

(4)培优扶“差”原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后进生,解放优生,要求优生不一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超前学习帮扶后进生,每节课教师都要确定2~3名后进生,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

(5)激励性原则: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馈要及时获得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实际出发,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根据获取的教学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层次及教学要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3.突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目前,中小学普遍课业负担过重,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我们不少教师只将课堂当成传授知识的场所,将技能训练放在课外进行,没有及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熟能生巧这句话是真理,巧是技能,而巧来自于熟,熟是来自于大运动量的限时训练。所以在课堂上要及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样离不开大运动量的训练。

(1)训练适时:每一节课或每一个知识点何时练,怎样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及内容,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训练。

(2)训练适量:谈到大运动量训练,往往将它与“题海”战术相联系,划等号。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只不过是“题海”战术“合法”化,是它的另一种叫法而已。其实所谓“题海”的含义不单是量大,而且题与题之间关联性较差,学生练不出题目之间的联系,而大运动量的限时训练,并不是盲目的追求量,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每个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只须一练,就不会多练,若需要多练,就绝不能少练或不练。学生训练,不但要练出个性,而且还要练出共性。

(3)习题编排要精干:在选编练习题时,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大运动量训练,将关联性不大或毫无联系的习题堆集在一起。要做到精干,选题就要针对性强,一是针对教学大纲,二是针对考纲,即知识点、能力点;三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4)训练方法灵活:一是训练的形式要灵活,采用什么形式的训练,要视知识点而定;二是练的习题思维容量要大;三是每组习题要提出限时要求;四是教师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要灵活。

4.规范课外训练,减轻学生负担

由于课内运动量大,相应的学生课外负担减轻,并且花时也少了。本着提高课外作业的效益,增减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为目的,坚持每天10分钟做15道基础题,用于弥补解决由于课堂上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程度的矛盾,每个星期给优生布置6道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几何证明题,要求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自觉完成,其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做或不做。对于课外作业都提出限时要求,并强调落实。

总之,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从改革的课堂教学入手,大胆实施“大运动量训练教学”,课堂突出技能训练为主,重视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在数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进一步发展、完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使之成为一种更加易于操作的最优教学方法,为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时间:1994-7-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