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燎
【摘 要】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的教学,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而总结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如实的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一味的讲解基础知识,实验教学被忽视,很多教师都认为化学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做不做都一样,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较少,部分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考高分,甚至把一些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给学生死记硬背,这种“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导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思想,积极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前提。”事实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的去探索研究,也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初中學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的时候,是对化学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如实的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利用实验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实验教学。例如:在教学到相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引入一些(比如让他们观察氢氧混合气体在遇到明火的时候会发出爆鸣声;观察冰凉的铁丝会在纯氧中燃烧;观察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就会变浑浊;观察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观察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等)相应的趣味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实验速率、成功率、安全等各方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要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另外,对于一些有明确规定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通过用“顺口溜”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如向试管里注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等等。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但能增加学生实验的安全性以及实验的成功率,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新课改大力提倡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还能使学生掌握探知的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或者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的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例如,在学习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先组织学生分别做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小结。这样,由于学生事先对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印象,只能通过自己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推理得出。所以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效果。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只有学生多在探究中发现、总结,才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课内的实验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验教学是补充、提高,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在搞好课内实验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组织兴趣小组,积极的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在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程改革的今天,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给我们设置了许多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能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倡导兴趣小组,积极的利用一些身边的资源开展家庭实验,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兴趣小组活动除了做一些家庭实验外,还可以举办扩展一些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六、总结
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处在一个启蒙阶段,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加大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不断探索、创新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讲授实验技能及化学知识,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黄莉芳.李国兴.2008年上海高考第12题的实验可行性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
[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