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教师的引领作用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运用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先分析教师引领的各种误区,进而阐述了引领的五种策略,并就此初步实践,促使课堂走向精彩生成。
【关键词】职高语文;动态性生成;引领策略
一、教师引领的误区分析
(一)无效引领
【课例】1:在教《祝福》时,请学生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学生总答不到要点。
教师:“祥林嫂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当一个学生说她是一朵苦难的野百合时,教师竟利用多媒体放起了“野百合也有春天”这首歌,严肃的话题变成了一次轻松的音乐会。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没有引领学生有价值的发言,而是在等待学生讲出“有用”的答案之后,继续执行所设计好的教案。这样的引领会有效吗?
(二)强加式引领
【课例】2: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
生:“讽刺了她强烈的虚荣心,给我们以警示。”
师:“是什么样的虚荣心呢?”
生:“女人的虚荣心。”
师:“哪个阶级的女人呢?”
学生终于说道:“小资产阶级女人。”
学生的部分答案本应该值得是肯定,不能因为与预设的有所不同,依然把提前的预设牵拉出来,强加给学生。
二、教师引领的策略探微
(一)预设之内的生成,点拨引领
1.问题点拨引领
实施这一策略的要义是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课例】3:《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我把学生分成两方,让学生对周朴园与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进行辩论。
我接着问:“是否可以关注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双方家庭地位呢?”
之后的讨论大家较理性而成熟了,每个同学在这样的讨论中都有了全新的体验,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2.情境设置引领
(1)创设互动情景引发课堂生成。职高语文课堂创设互动情景有时可以结合本学生专业课程,以互动的方式达到语文和专业双赢。如同样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服装班可着重在人物的服饰上;而旅游班则可以让学生写导游词介绍贾府环境及文化故事。
(2)搭建對话平台孕育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对话,这种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倾听和言说,从而实现在各自所获得的意义基础上的共享和生成。
图解如下:(动力)
(共享)
(前提)
【课例】4: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品读描写“贾府大门”、“荣禧堂”的文字,又让学生用图片直观感受豪华显贵,接着又问:“如果你是林黛玉,到这样的地方会有什么感受呢?”这一情境的创设,让无话可说的职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二)意料之外的生成,选择引领
1.学生思维停顿时,教师以退求进引领
【课例】5:上《故都的秋》时本想让学生写关于秋天的作文,但学生不愿意,临时让学生游湘湖。回来后,全班学生全都上交,而且基本写得有模有样。我为自己的突然决定感到骄傲。
在教学中,有时候老师的“退步”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步”,懂得以退求进许多时候都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2.学生出现思维火花时,教师把握精彩引领
【课例】6:我安排阅读《香菱学诗》:分两组找寻课文中香菱“苦学”以及老师(黛玉)“善教”的语句。当学生回答黛玉“善教”的其中一点是“明确指出陆放翁的诗句不能学”时,马上有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我感觉陆放翁的诗句好着呢。”我及时抓住这个突破口,大家的热烈讨论即刻成就了一个精彩的堂课。
3.课堂脱离轨道时,教师借助积极面引领
当课堂出现了课前根本无法预设的突发事件时,可借助其积极有效的一面,为促进课堂生成服务。实施这一策略,要求教师有耐心,有宽容心,还要掌握必要的评价语言艺术。
三、教师引领的实施成效
(一)语文动态生成性教学教师引领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动态生成性教学是建立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上的一种更新和拓展,其关键在于都是扭转观念,且每个教师都可以操作。根据本人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二)语文动态生成性教学教师引领影响了职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引领,融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表现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大为提高,课外阅读量不断增加,语言表达能力也明显的好转。
(三)语文动态生成性教学教师引领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
恰当处理好教师的引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迈进的重要一步。教师牵而带之,引而不发的有效引领能让我们屡受“挫折”的职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0):21-22
[2]潘涌.语文教案创新与课堂教学价值转型[J].学科教育,2012,(1):11-12
[3]张琼.语文教案设计的关注点[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6):7-8
作者简介:
汤仙权(1982—),男,浙江杭州人,工作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