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浅思

2015-01-13 23:15马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一专多能广播电视编导项目化

马可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近年来面临着毕业生同质化严重、就业率持续走低等困境。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行业需求,对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实现改革的突破,可以从了解业界需求入手,以项目化的实践方式促进实践教学,并需要勇于对自身进行审视与变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职业素养;项目化;一专多能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不但很多艺术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许多普通院校也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办。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广泛的招生意味着更高的社会认知度,这并不是件坏事;然而当这个学科并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招生——就业”机制的时候,问题就会慢慢浮现。据教育部高教司在其官方微信上公布的消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成为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原本是一个就业指向非常明确的专业,即主要为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培养专门人才。但是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并非一个完全开放的商业领域,因此即使它的发展十分迅猛,但依然不能消化每年数量庞大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使得这一专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状况。特别是对于二本及以下的非艺术类高校而言,这一专业的设置起步一般较晚,成熟的就业渠道还未形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毕业生就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更不意味着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的失败。为了避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质化,提升就业水平,高校应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真正了解业界需求

“真正了解”的基础是实地调研、充分交流。我国是一个传媒大国,广播电视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不管高校身处何方,身边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公立机构,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民营机构。对他们的用人需求进行实地调研,是了解业界的基础。这里说的实地调研,并不仅仅是开两个座谈会而已,而是真正的深入这些机构,观察他们的运行,参与他们的工作,在一线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派出一线教师参与用人单位的实践活动,哪怕只是见习,都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获得业界信息,同时也能了解业界对毕业生的更详细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单位曾经组织过教师去电视台见习,和电视台的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电视台的员工曾多次提出,他们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乃至毕业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不愿意做被分配的工作,只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这就反映出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中的缺失。

另一方面,对实习生的考核仅是流于形式是不行的。相对于真正被录用的毕业生而言,人数更加众多的实习生可以称得上是学校的脸面。许多单位接收实习生是有顾虑的,但这种顾虑通常不会明确地反映在学生的实习成绩上,而更多的是反映在对实习生的接收态度上。如果教师可以亲眼确认实习生的实习状态,甚至进行现场指导,无疑是对业界需求的一个正面回应。

二、以项目促实践

以往的实践教育往往停留在“教学”的层面上,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基本模式大多数都限定在“教——学”的范围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教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则主要依靠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相对严谨,特别是学校的教学行政部门管理起来会比较轻松。但这种简单轻松的管理并不能适應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特别是在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二本及以下高校,学生很难依靠学校的名声来为其就业创造优势条件。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为学生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是创建在可靠的基础上,而不是对相关操作技术的简单模拟重现”。既然迟早要面对职场,那么在学习阶段就逐渐开始适应媒体行业的工作环境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电视台有不同的栏目,影视公司有不同的项目,那么学校为什么就非得限定全体学生在同一个实践科目下完成同样的实践学习呢?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行项目制。

其实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的“工作”机会,比如学校和院系的宣传部门、各种学生社团,以及校外兼职等。依照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将他们配置在不同的岗位上,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客观的效益(例如网页的点击量等)计算成果,并给予相应的回报(成绩、学分、勤工俭学金等),就是实践活动项目化的一种途径。这种项目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自由,提供必要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明确项目的成败与否由他们自己负责。

学生参与项目、管理项目,同时也能收获项目——实习作品。在今后毕业生面临就业竞争的时候,参与项目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作品将成为他们敲开用人单位大门的敲门砖。而高校也能以项目与社会合作、回报社会,提高自身影响力,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合作机制。

三、要有大胆改革的魄力

“不改革就是等死。”这原本是用来说明改革开放必要性的论断,放在如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上也是合适的。以往施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体系,已经被就业率无情地证明是失败的,或者至少是不完善的。体制的缺陷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问题众多,作为新兴专业很多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锤炼。因此高校的广播电视专业应当产生足够的危机感。

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口号喊得山响,旗帜摇得卖力,但是一旦教改触及到教学行政管理的“惯例”就无法推进。要想教改成功,并不是教师换一下教材,或者学生调整几门课程这么简单。教学互动模式不变、监督管理模式不变、评价激励模式不变,是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的。但要实现这些改变却又何其艰难!这不但要求教师们努力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更要求教学行政部门高瞻远瞩,勇敢担当。

改革是必须的,但也应该明确改革的方向。至少在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是比较偏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是以广播电视行业的“全才”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其实这本无可指摘,因为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要求传媒业以更加高效快速的方式收集并传播信息,“全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种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的高校都有足够的资源来达成这一培养目标,同时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全才”的培养潜力。因此,认清自己的长处,培养“一专多能”的“专才”应该是更切实际的选择。“多能”当然指的是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素养,但“一专”却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文学见长的学校可以指影视文学,以工程见长的学校可以指设备维护,以艺术见长的学校可以指文艺创作,甚至可以培养专门针对初中等教育的艺术教师等。

总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开始面临危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时的社会需求,勇于改革、勤于开拓才能够使这个专业摆脱现在的困境,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凌.教育部公布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N].中国教育报.2014-10-15(1)

[2]苏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机制[M].新闻传播.2013(9):180

[3]刘进华.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M].电影评介.2014(5):90

猜你喜欢
一专多能广播电视编导项目化
文化艺术学校要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戏曲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改进分析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构建高校电视编导专业人本三角关系培育理念
构建高校电视编导专业人本三角关系培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