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
课堂教学的内涵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协调发展。简单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以及会不会学。”
因此,如何在实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教学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对其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过程设计上考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把握问题的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能力。把问题放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无须顾忌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学生在动手动脑设身处地解决这一问题后,学生在熟悉的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上,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现本质并找到规律。过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主,把握住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和同學共同探讨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津津有味的去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会产生奇奇怪怪的疑问,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老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
四、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我们都知道,听过的东西可能会忘记,看过的东西记忆就深。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低级阶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体的螺旋图,它表明认知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