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

2015-01-13 13:16李彩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李彩琴

【摘 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它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师问生答,生生问答,以及教师的评价等。在以上的这几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要遵循: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师;学生;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法及其内部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指导了提问的实践,推动了提问设计的发展。从许多文章中我们看到的观点大多只是着眼于研究教师的如何问,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作答,这些观点可以说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徐越化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对提问法的表述是:“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这个提法很具有代表性。而韦志成先生在《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一文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质疑,且可以发表不同观点与看法。”这个观点相比前面的观点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但我认为还是不太全面的。我认为: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它的形式应该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相互问答。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减少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即克服学生“思维缺席现象”,使学生的思想更加集中。且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某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备数理化的确定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将更加明显。要想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客观而委婉,对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导问,激发其提问题的欲望;学生要积极的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提问,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有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这种合作学习开始变形。我们看《语文教学通讯》中有这样一个材料: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层次性与量力性

首先,有的课文本身的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序来构思提问,如《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无兴趣,学习效率底。

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如《拿来主义》这一课,开头一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论点,从中间入手,扣紧“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自己的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再次,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可按这样的思路设计提问: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反复对比品位;接着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去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课后体会。

3.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二、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1.抓住關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⑤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整理了一下,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如《记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循序渐进提问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如在教《灯》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4.多方位辐射法

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认为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以上的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许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多种方法,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2]徐化越.学语文教学法.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