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铺设探究学习之路

2015-01-13 00:37郑玉宝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郑玉宝

【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语文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依次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把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可以引导学生课外研究,确保“授之于渔”。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疑三探;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①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②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③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那么如何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学贵有疑”,首先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最终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一方面能够恰当地导入正题;再一方面能够渲染课堂气氛;三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处理要灵活,不同的问题随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解决,浅层次的问题当场解决,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随后设法解决;必须改变“批评斥责”、“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

二、自读文本感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问题来自学生需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语文活动要多样,如听、说、读、写、批注、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探究的氛围要宽松,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语文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要按照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应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三、引导多元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在个体自我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谈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依次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多元”指多层次、多策略、多形式、多对象、多手段、多情景等,“多元”的恰当选择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省时高效。个体自学后的班级交流,应让下等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并要学生善于倾听,会评价,善于辩论。班级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小组讨论,需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切忌形式主义。

四、联系实践应用,解决诱发深化问题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梳理,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引导学生俯视文本,从积累语言、获取知识、取得方法、陶冶情感、提升能力等方面精心梳理和总结。找准切入点,回归生活,把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把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问题进一步深化,在完善认知结构中,实现求异创新。

五、问题拓展延伸,鼓励确保课外研究

“学无止境”,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要满足于课堂上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为此,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再次质疑,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个个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生活。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及文本的理解關系密切的问题,通过生生、师生对话能够解决的,要随机解决,坚决不留“尾巴”;对那些关系不大但课堂上有解决不了的学生又感兴趣的又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研究,确保课外探究的必要性。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是讲会,还是学会,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的问题,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通过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仿佛突然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原来老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应该这样学,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追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香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