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霞
【摘 要】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在利用的过程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针对几种情况加以阐述。
【关键词】活动;探究;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多媒体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被动学习局面,而要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局面。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用探究发现法教学等等。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时鬓及课堂表面的热闹,使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目的。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尽一切手段和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一些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应当引起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笔者就几种形式给出自己的观点。
一、定要用多媒体上课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思品课老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也不断的凸显出一些误区,从而不利于思品课的活力生成。
新课程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多媒体运用走进了误区。有些本来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却用多媒体而浪费了许多的时间,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单靠视听是不能解决的,而靠自己动脑,只有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思维能力。如果长期依赖于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恐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倒弱化了思维。因此,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的交流与沟通。
二、有活动比没活动就好吗
数学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离不开数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更离不开教学活动。那么,有活动就比没活动就一定好吗?不一定,如果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教室里乱哄哄的,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脱节,活动无体验与思考,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意义。如“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课,一位教师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折纸,后发现左右对称已是明摆的事,而不带有任何尝试的性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不是学生发现的,而仅仅说出了教师的发现。对学生来说,除了“动手”之外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三、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吗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合作学习中过程与结果并重,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成。在思维碰撞的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意义,从而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大多数利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群体的学习方式,但笔者也看到,由于过多过急地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特别是优等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使部分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走向另一极端。其实,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非要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重点问题,再在全班交流的這种师生互动的重要合作学习方式。
四、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创设问题情境吗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理念。但是,任何数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恐怕是办不到的,即使有的能用这种教学方法,也可能是牵强附会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实现的需要(如小数的产生)外,还有从数学内部产生的矛盾中产生的,样样找实例就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规律,如复数的产生i2=-1它是从数学内部矛盾中产生的,现实中很难找到实例。
五、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探究、发现法吗
新课程提出的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所有针对的事物或问题一定是学生所亲身经历的或身边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其它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加分析的认为探究法是最有效的、最实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如余弦定理a2 =b2+c2-2abcosA,公式的来历,让学生来探究恐怕很难做到。
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情况是学生猜想探索了很长时间,结果还是没有得到。如果学生不是先看过书,笔者认为学生很难达到目的,更何况大多数是学困生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
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形式化的现象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认识问题的方式的二元化,或者是好,或者是坏,或者是对,或者是错,没有其它选择。多数教师简单地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好的,都是先进的,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经验,包括一些颠簸不破的教学理论。
其二,赶时髦。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中,流行文化都是强势文化,再加上中国文化中大一统的观念,跟风的习惯,部分教师也自然如此。
其三,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或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认为形式就是本质。
教学有方,但无定法。课堂教学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切方法都可利用,包括传统的一些方法,新的教法采用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内容的特性灵活选用,才不至于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而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德顺.浅议数学教学的一些误区[J].科技资讯,2009(24)
[2]夏永高,杨荣平.对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误区的分析及其矫正[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3]薛振宇.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4]刘永红,申武广.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个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
[5]郑王宣.走出数学课堂教学误区之我见[J].中学数学月刊,2005(03)
[6]郑毓信.警惕基础教育界的三个“时髦病”[J].中学教研,2005(11)
[7]郑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6)
[8]刘永红,申武广.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个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