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逐渐面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素质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高科技技术,推进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22-01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相关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技能等,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膨胀的年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地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教育事业也受益于其强大的功能,在近年来不断取得教育突破。
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能将计算机强大的存储、数据处理等功能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带给学生强大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与不足,让学生在高科技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信息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课件以及生动地图文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将一些不易直接理解的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在课前有效为教师提供海量资源进行教学参考,在课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地教学方式和丰富地教学内容,在课后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辅助渠道等。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學素质教育中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导入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贯彻教师纯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限制。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借助海量信息资源,结合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
为了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一段阐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小短片,慢慢导入学生对乘法的认识,让学生结合固有知识,较轻松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成效。
(二)采用信息技术形象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往往比解惑的意义更重要,学生通过质疑才能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才会使得探究的知识掌握更加的牢固。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初步发展阶段,自制力以及自主性都较差,并且贪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丰富的图文、短片、音乐等满足学生爱玩、好奇的天性,今儿有针对性地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导入一段妈妈买菜的视频,在涉及到付钱的环节,问学生"妈妈应付27元,但妈妈给出一张50元的人民币,那么妈妈需要收回多少钱呢?"通过导入生活场景,并适时提问,让学生自发探究结果,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提出,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真正纳入到教学的主体中,实现"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计时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在规定地时间内分小组对多媒体中分别展现出的图形形状进行分析,并得出答案,这样能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速度与质量,同时,在每个小组分别得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每个图片作相关的展示,让学生们观察图形到底是经过了平移还是旋转,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弥补传统教育体制的缺点和不足,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效营造活泼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樊敏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科学大众,2007,(05).
[2] 许柏宁.深刻理解新课改全面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J].才智,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