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松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笔者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了大量的例题,学生辛辛苦苦地练习了众多的习题,但最后却发现学生没能掌握多少数学知识,只会就题论题,尤其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低下。分析其原因,笔者发现教师的例题讲解出现了问题,没能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对此,笔者在反思之后对例题教学进行了改进,力求在例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取得了例题教学所应有的效果。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例题教学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突出实用性
教材中不少例题比较抽象,与生活相去较远,如果教师就题论题,没有生活化的例题加以补充,学生的能力养成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例题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现实可感的生活实例,编写出学生所熟悉的例题,这样做将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引,学生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笔者在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结束后,编写出这样一个例题:学校门旁的某小卖部从事报纸零售业务,从报社批发《扬子晚报》的价格是每份0.7元,零售价格是每份1元,对于没有销售出去的报纸可以退回给报社,退回价格是每份0.2元,如果一个月按照30天进行计算,其中的20天一天能够销售出100份,剩下的10天一天只能够销售出60份,不过报社要求小卖部每天从报社批发的报纸份数要一样,小卖部每天应该从报社里批发多少份,才使得销售报纸每个月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对这个例题学生兴趣很大,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插话发表自己的意见。鉴于此,笔者只是稍加点拨就把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纷纷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例题的解决过程中,既了解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又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例题教学要有阶梯性,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高低不同,差异很大,成功的例题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阶层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从而提升自身学习的信心。比如:在教材例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分层设计,进行例题补充。对于优生,教师可以为之设计拓展延伸性的题目,这类题目要略微包含一些难度,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安排中等难度的题目,例题中包含这一节的学习内容,也起到一个巩固新知的作用。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训练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题意,掌握例题所训练的知识点。做到这一点,对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三个层次例题设置的训练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入一些渐进式的题目进行相应的训练,学生在这种阶梯性的题目的练习中,能够一步一步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并且有可能跨入一个新的学习层次,这样的阶梯型例题设置,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例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
在数学教学中,例题的选择范围很宽。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出精心的判断,要让例题既覆盖教材的知识点,又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杜绝偏题难题,使题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学习中,根据这一节的知识要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编排这样一个有关行程类的应用题:八年级一班、二班的学生到离学校5千米的公园集体春游,一班的学生先步行出发,20分钟后,二班的学生开始骑着自行车出发,最后两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到达公园,假设二班的学生骑车速度是一班的学生的步行速度的2倍,求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这个例题很好地体现出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训练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又贴合学生的实际,比较容易解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于例题教学,教师一定要细心引领,扎实训练,规范解题的步骤,无论是数学语言还是黑板书写,都要清晰直观。在训练在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四、巧用例题变式练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对于一些知识点,学生仅靠书本上的例题很难掌握,题目一旦改变往往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而改变这一点,例题的变式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对于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这一难点内容,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变式题:已知一次函数y=kx+b,若x=6时y的值为10,若x=-5时y的值为-1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对于这个变式题,笔者引导学生做出分析,要想确定表达式,就必须找出k与b两个数的值,而把相关数据带入y=kx+b,就能够列出方程组,求出这两个量,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求解方程组是确定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实践证明,例题变式题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化难为易,使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例题的重要作用,把例题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掌握例题设置的技巧,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