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方向

2015-01-13 20:59刘晓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主体作用

刘晓宁

【摘 要】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反思现行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对小学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教学任务 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抓起。小学要给一个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颁布施行,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误区,正在影响制约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这些误区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并不是任何什么教育都能提高国民素质、都能培养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一百年前,面对内忧外患,志士仁人们喊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呼唤新学堂、新教育问世。因为腐败的科举教育非但救不了国,反而祸国殃民,误国害国,甚至亡国。一百年后的今天,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培养一批又一批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一直受到普遍观注。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人类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社会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也面临着变化与挑战。如何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客观认识和把握未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积极寻求和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在于它不仅需要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而且必须考虑迎接明天的挑战。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我国教育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课程在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人的发展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基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综合与分化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统一;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课程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与灵活性。

近十年来,科学技术变革的新成果不断冲击和渗透到教学领域。如何加速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小学教学实验和改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更加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一贯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如何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则有所忽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求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面对这一新的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上。这意味着,小学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智力,小学教学的任务还包括使学生“人化”,即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认识活动中不断增加科学认识活动

如果说古代的教学更多的是以“人文理解”为主的话,那么从近代开始,科学认识活动的方法就越来越成为教学认识的主要方法,观察,实验,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断探索和批判的态度,以及经验的共享、交流和合作等,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进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形成了当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认识过程: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最早把科学认识的假设方法引进教学。杜威认为教学应该:①从面临的疑难问题出发;②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③然后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④把假设的结果一一推想出来,看哪种假设能解决问题;⑤证实该假设的真否。杜威把经验的方法与理论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主动探索的教学认识过程,同时也开创了“问题解决法”这一现代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成为促进“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的工具。后来的布鲁纳和达维多夫等人把杜威的主动探索活动扩大到观念知识领域,把教学认识看作是学生对知识客体不断的主动变革过程,从而使“问题教学法”成为促进完整的科学认识活动的实现、提高教学认识水平的最佳途径,使教学成为不仅是掌握人类已有知识,而且是发展个体自身和人类社会知识体系的有效手段。

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师生协同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时期以来,人们把学生看作是“被教育”的对象,是知识或思想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近现代的教学论则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尊重儿童天性、注意小学生兴趣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事物,通过个体的体验和实验活动得出结论、一直到独立,主动地探索发现,无一不与近、现代重视人的主体作用的社会思想相适应。当代教学论把小学生看作是如同科学家那样的主动探索者,要求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入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使个体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学活动重点在教师的教,从教出发,为教服务,学法简单地从属于教法。因此,一般人印象中的教学方法就是“教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为了便利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学生的学法必须适应教师的教法,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或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数、升留级等手段来监督。威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低落,处于被动配合的地位。

现代教学方法正好相反,是以学生学法为基础设计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法看作是促进学生主动、能动地认识活动的手段,处于辅助地位。现代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的学法为中心的教育,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等就是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的基本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主体作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解析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分层教学法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