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材插图原始性与真实性的作用

2015-01-13 02:22刘伟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原始性罗敷编者

刘伟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装帧技术也不断发展,提高。课文图片也越来越清晰,逼真。

纵观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市,取代课文插图是运用电教手段来构筑立体课堂。而我国广大农村的条件尚未达到这一水平,课文插图还起到很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课文插图的作用,或视而不见或浮光掠影不探究编者意图中的主治所在,无论我们人类的语言多么丰富,都难以把事物的原样描述出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正是语言和实景之间的距离所在。如古代诗歌中的《陌上桑》,作者把“罗敷”描写的十分美丽,每位读者读后都有不同的印象。究竟“罗敷”长的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再如恐龙银杉等一批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如果一味地用语言描述,不在图片或镜头上看到,但从文字方面获得信息,谁都不知道它们的原样是什么。也就是说教材插图(图片)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具有语言文字不可取代的作用。

根据教材插图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教材插图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教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实例说明这一点,如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就有这样的三幅出图:

①是人走过后留下的脚印;②是汽车玻璃前的涮子摆动时留下一个清晰的面;③是三角板沿着某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一个锥体。通过生活中这几个实例说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認识。这就从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事物。

二、教材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每当学生拿到新课本时,也许首先看到的就是精美的教材插图,他们会被教材插图所吸引,因为每幅插图都是编者精心挑选设计的,是某课的精华浓缩,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里,本能的想把插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具体清楚些,下意识就把某课读完了。以达到编者的目的。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插图。画面上。身材魁梧的提辖就鲜活地映在学生面前。给人一种解气,不打不过瘾的感觉。看到这幅图学生就想了解事情的真相。鲁提辖为何要打镇关西?打过之后他怎样收场等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教材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翻开小学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插图,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奇秀挺拔,怪石嶙峋的山峰:清如碧玉,平如镜面的漓江水,在加上蓝天白云,游人如织的情景。真让人流连忘返,给人的感受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真是鬼斧神工。让学生感悟到祖国河山真美,生活真美!如有机会自己一定到那里游玩一回,真可谓“心行碧波上,身在画中游”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古人云“见其形,知其内”。书中《孔乙己》等小说插图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孔乙己形枯消瘦,蓬头垢面两腿被打断盘着,使原来高大的身材,变得矮小,这种情况不能不发人深思。什么原因让他落到如此的地步呢?尽管他身残穷困,还要来酒店喝上最后一碗酒。孔乙己的好吃懒做,死要面子,真是让人可怜让人悲啊!孔乙己的性格从图中已让学生获得了入木三分的认识。

五、教材插图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金光四射的仰光大金塔,美丽如画的尼罗河风光;威风凛凛的三保下西洋,宏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诱人可探的纳米技术,造型独特的光电车;令人敬仰的鲁迅先生,居里夫人等都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不仅如此,插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献身科学的情操等。教材插图可谓五彩缤纷,各科有各科的特点,是教材中文字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它的作用,完成其在书中的使命不能等闲视之。

猜你喜欢
原始性罗敷编者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传播与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像到场
陌上桑
略论信仰与无知的层次
编者语
陌上桑
编者语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