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晓
摘 要:中专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当前中专基础课教学学时减少,学生知识基础又比较差,想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构思教学策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本文主张精讲精练,既保证要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又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精讲精练
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校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对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对要求高一些。然而在就业导向思想指引下,我校实行“2+1”办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在校学习两年当中,由于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所以分配给基础课的教学时间不得不缩短,数学课教学基本上平均50个学时不到。另外,现在的中专生源几乎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专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这样的学生高效地完成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精讲精练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首先要明确一点,精讲精练不是少讲少练,而是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安排教学,精心组织学生做好练习,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牚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精讲精练,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精心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想做好精讲,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安排好教学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备好课只是做好了准备工件,教学效果主要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体现。现在中专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很薄弱,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抱有畏惧心理,因此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学生理解困难,归纳不了的规律应以讲解为主,对于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应抓住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另外,数学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烦琐的纯数学推导,注重概念,注重结论的应用。在教学中,重点内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再一个就是难点,一定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利用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东西进行教学。数学所研究的对象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因此,抽象性使得学生学数学时较困难。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东西进行教学,就能使数学变容易。
三、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数学教学形式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语言讲授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越清晰明确,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以教师要科学地使用教学语言,以此增强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筛选例题和习题
做到了精讲教学内容,我们还要做到让学生精练。好的例题在讲解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精讲要突出知识的体系结构,例题要服从于讲的体系要求,不宜过多,要有代表性。例题讲得过多,必然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减少。例题讲得太少又会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不完整。这实际上是没有切实领会精讲精练的核心,没有正确把握讲练关系的实质造成的。从内容上讲,练习题也可以隐含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从形式上说,练又是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要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就意味着练习题的选择同样重要。所以练习题要依据所讲体系体现出序列性与联系性,使讲和练在内容上能密切配套。不能见题就用,是题就练。在题型上,可多选一些小型灵活的练习,如选择简答、恰当的材料等,这些题针对性强,比较有利于体系安排。精练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心设计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题,力求让学生对所讲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还要注意内容要精要,方法要精巧。另外,要把握好适度的习题量,以免学生在过多的习题下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精练之后,教师还要注意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讲和练是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在课堂上要注意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时讲时练。
参考文献:
[1]石小芳.教学效率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科学,2007(5).
[2]黄志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吉林教育,2009(Z2).
[3]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