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芝
【摘 要】小学古文是学生学习古文的起步阶段,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热情,有着不忽略的作用,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上。其次教学中的着力点应放在对文本语言的体味上,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记诵。最后古文教学也要训练,讲究训练时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古文教学;兴趣激发;反复读文;有序训练
一、激趣为先,消除畏难情绪
1.吟诗诵词,走近古文
教学古文之前,老师要创造条件,消除学生的顾虑。如:让孩子们背诵了几首家喻户晓的古诗词《咏柳》、《静夜思》等等,孩子们读起这些诗词琅琅上口,吟诵之味十分浓郁。对他们来说,这些诗词不仅易读,而且易理解、易背诵,因此微笑洋溢在了脸上。这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古诗词也是古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古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
2.分享故事,亲近古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他们讲故事。我们教材中选编的古文大多是寓言故事或典故,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幕生动、形象、有趣的故事情景,比如《两小儿辨日》中孔子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先贤,这些都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经历和已熟悉的故事情节来引导他们进入古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给予他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利揭开古文那神密的面纱。
二、以读为本,反复练习促感悟
1.借助注释,自读感悟
如果说上面的读是指朗读,这里的读则是广义上的读,除朗读之外,还有默读、分角色读等读书方式。为此,学古文时,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吃“自己摘来的果子”。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就做了以下铺陈: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课文到底怎样来描写伯牙绝弦这件事?一学生回答: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自己的知音了,所以他就绝弦不弹琴了。“你是通过文中哪一句活知道这个原因的?”我反问道。此生继续回答:“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由于是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如教学“伯牙所念,文中子期必得之”时,我问学生:“伯牙念的是什么?钟子期得的是什么?”,学生有些语塞,因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与我们今天的表述形式不一样。我就引导他们理解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太妙了,从你弹奏的乐曲中,我好像感受到一座高大的泰山出现在面前。”“太妙了,从你弹奏的乐曲中,我好像感到有一条宽广的江河出现在我面前。”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去读。
2.联系上下句,推断猜读
学会正确阅读是理解古文内容的关键,所以要想把握古文的要义,就需要教师引导学会正确阅读,根据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语句意思,培养其推断能力。
三、训练有序,循序渐进促发展
1.学前指导——了解古今词义,融会贯通
在学习古文前可以让学生对古文中一些常见的字词意思进行了解,比如说可以设计成“连一连”的游戏,让学生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连一连,对一对,在趣味游戏中学生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平时嘴上说的、耳里听的,有些还是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的,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也降低了理解古文内容的难度。
2.学时点拨——巧用成语名言,迁移运用
成语、名言是学生喜欢积累的语言形式,它与古汉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古文的阅读理解上可以与成语有机联系起来,巧妙加以运用,可以成为激活古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中的“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两句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学习句子的倒装形式,并学会运用,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提供ABCC式的词语若干:炊烟袅袅、清风徐徐、大雪纷纷……请运用上面词语补充句子: 兮若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自然对这几个句子有更深入的理解。
3.学后拓展——挖掘非语言因素,有效训练
教材中选编的古文既短小精悍又生动有趣,在学习古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如学完《两小儿辩日》之后可进行表演或辩论;学完《矛与盾》后可以为卖矛与盾的人设计广告语;学完《奕秋》则进行“名师是否出高徒”的讨论……在学生做上述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加进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因素。
总之,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与古文的每一次近距离接触中爱上它,产生乐学爱学的情绪。同时教学中还要牢固树立“朗读第一位”的观念,多读多诵,反复吟诵。在老师巧妙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古文整体的美,体会细节的雅。
参考文献:
[1]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J].警世通言
[2]杨世军.教师肢体语言的课堂效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