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华
【摘要】小学生在第三学段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对文言文的热爱,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先尝后买” 小学 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45-01
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在《关于学文言》一文中提出了“先尝后买”的观点,他说:“文言是什么,不知道,愿意学不愿意学,更不知道,所以应该让他们先尝尝,辨别一下滋味。”张先生的话对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作了精辟地论述,对我们很有启发。我想,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就应该是让学生“尝尝”,让学生咂摸出滋味,再加上老师的用一定的策略去“勾引”,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味道”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知道,小孩子喜欢吃东西味道是第一位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容易为小学生接受。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却让学生感到味如嚼蜡:老师逐字逐词串讲,加上一些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忙得焦头烂额。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毫无乐趣可言,“味道”很差,学生自然“不愿吃”。老师要像厨师一样,烹饪出的“菜肴”要“色”、“香”、“味”俱全,来刺激学生的味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孩子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对刚接触的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教师要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和“推销能力”,可以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文言名句等以激发他们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时,我课前先和学生做了一个文字游戏,要求学生说出带有“古”字的词语,这个游戏对他们来讲并不难,于是纷纷发言,有“古诗”、“古人”、“古文”、“古琴”、“古筝”……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顿生兴趣,随之产生“想吃”、“爱吃”的感觉。
二、“货品”要丰富多彩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像《学弈》、《两小儿辨日》等都是精选的有意义的小故事。其中,《学弈》与学生小时候读的《小猫钓鱼》讲的道理相似,《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学生相当熟悉,而形象却与以往不同,由《伯牙绝弦》提炼的词语“高山流水”、“知音”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这些“食材”已经相当好了,关键要看老师的“烹饪水平”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学习没有专门提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只是要求“领悟大意”,重在诵读体味。就像烹饪,什么时候用文火,什么样用猛火,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火候是一名厨师的水平的真正体现。我们应该把小学阶段所选的几篇文言文作为学生到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渡,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古典走进孩子的世界,实现了解祖国语言文化这一人文目标即可。另外,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文言文。这些就像餐后水果一样,虽然不像主菜那样位置显赫,但也是对一顿丰盛大餐的补充和完善,有时候会有画龙点睛之妙。
三、讲究策略来“卖货”
推销同样的货品,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内成效显著,而有的人却吃力不讨好,差强人意。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策略,像推销商品那样讲究一定的策略,把文言文这个“货”顺利的“卖给”学生。
1、唤醒,激发学习热情。“不喜欢是由于不了解。”老师在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应适当讲解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一位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希特勒的名言:“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通过“大独裁者”的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语言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要想很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责任巨大,因此,学好文言文也是我们每一位新时期少年儿童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老师把掌握文言文的意义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激发热情,为孩子们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2、诵读,提高学生兴趣。郭沫若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可见,学习文言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积累。接触到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断错句。其次是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做到“读通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不必逐词逐句地翻译。最后熟读成诵,达到对古代的文学精华的积累。
3、活动,强化学习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在文言的教学中要摒弃枯燥的讲解,把辩论、表演、展示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我提出了“孔子到底是不是‘多知?”这一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派。他们辩论时角度新,逻辑严密,有的学生还能引经据典,课堂上唇枪舌战,这实际上就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语文教学中必须的听说训练。老师最后适当加以引导。这样避免了文言文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真正让教学成为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趣味。
4、评价,促进持续发展。钱梦龙先生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小学文言文教学同样也是教学研究的“死角”,我认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小学文言文教学应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教学的尺度的把握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不随意地拔高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我们应当重意蕴,轻内容;重感悟,轻传授;重朗读,轻背默。对于课文让学生熟读,知其大意即可,初步培养文言语感,为升入初中继续学习文言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要充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文本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使索然无味的学生兴趣盎然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对文言文的热爱,继而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中行:关于学文言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