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15-01-09 12:10李旭辉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测度农村居民安徽省

李旭辉,程 刚

(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

一、引言

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8月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农村信息消费是信息消费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信息消费规模很大程度依赖于农村信息环境。因此,优化农村信息环境,从而推动农村信息消费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农村信息环境的建设需要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其效果,这是政府推进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因此,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农村信息化研究领域需要拓展和深化研究的内容之一。

国外有关信息化指数度量的模型或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有两个主要分支: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以波拉特创立的方法最为著名;二是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等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据某些综合的社会统计数字构造测度模型,代表性的工作是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目前我国在农村信息环境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也不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指标体系。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方面,这对信息环境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2004年蔚海燕提出了以波拉特法为依据的测度模式,先找出农业中的第一和第二信息部门,然后测评其中一项或三项内容,从而测算出农业信息化水平[1]。2010年卢丽娜等以波拉特法和日本信息化指数法为基础,参照国家信息化六要素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2]。2011年叶华等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对浙江省各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3]。2013年王勇等建立了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十四个二级指标的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这些已有研究成果为农村信息环境评价框架提供了有益引导。

二、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农村信息环境的影响因素

信息环境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依据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影响农村信息环境的主要关键因素分别是以下四方面:(1)信息人才因素。信息人才是影响农村信息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必须以信息人才作支撑。信息人才缺乏将会束缚农村信息环境的快速发展;(2)信息资源因素。信息资源建设是优化农村信息环境的关键和基础,是影响农村信息环境的重要因素。除了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外,有线电视、报纸、电信等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村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3)信息技术因素。信息技术是建设良好农村信息环境的前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影响着农民的生存和发展;(4)政策因素。政府通过制定投资、利率、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来直接影响着信息环境的发展。

(二)农村信息环境指标的选取和建立

基于影响信息环境的关键因素,并借鉴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在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设定四个一级指标,即信息人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政府政策,依此来构建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二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农村信息人才二级指标。信息人才与农村居民信息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考虑从农村居民每百人高中文化以上人数和农村居民每千户文化专业户户数这两项指标来反映信息环境的状况。

(2)农村信息资源二级指标。农村居民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因此可以从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来度量农村信息环境发展状况。此外,可以用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支出占总消费的支出比例来评价信息环境状况。

(3)农村信息技术二级指标。农村信息技术的指标选取较为直接明了,考虑到数据可获取性,从硬件设备的普及率评价信息环境建设情况。可从农村居民每百户计算机、电话、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这些指标反映农村信息环境的进展情况。

(4)农村信息政策二级指标。农村信息政策指标可以采用农业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大致反映政府对农村信息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可以用农村居民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和服务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信息政策工作的进展情况。

表1 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 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的实证测度

(一)测度方法的选择

安徽省农村相关经济生产活动较为传统,产业化结构划分不明显,若提取信息产业与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力经济贡献难度很大且准确率低,影响测算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且仅选用这两类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正处于信息化发展初期安徽农村的信息化程度。所以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水平的测度不宜采用波拉特法。通过比较分析,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评价选择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5]。它的基本步骤是[6]: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变量间在数量级和量纲上的不同;求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矩阵;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确定主因子;因子旋转;用原指标的线性组合来求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即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得分排序,即利用综合得分可以得到得分名次。

(二)评价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选取全国以及安徽省作为评价样本。由于安徽省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最早的省份之一,已初步搭建了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分布式的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因此,选取“安徽省”作为评价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2002~2011)。其中,X5、X6、X7、X8等指标数据可直接查取,X3指标数据可以用总用电量除以总人数获得,X4、X9、X7同理得出。X1指标数据用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人数,与中专、大专学历人数分别相加得到(数据表略)。

(三)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数据,在软件 spss16.0中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之前需首先对因子分析的条件,即原有变量是否相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上在0.3以上,大部分在0.5以上,可认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能够做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的贡献率

X1-X10这10个变量可以用三个主因子表示,设其为F1、F2、F3。三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7.447%,原有变量信息丢失较少,表明因子分析效果理想。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但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可以看出,10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F1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F1的相关程度高,F1很重要;F2、F3与原有指标的相关性均很小,对原有指标的解释作用不明显。继续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函数。

再将F1、F2、F3分别乘以各自特征值所对应的权重(方差贡献率)后相加,则得出安徽省及全国农村居民信息环境水平综合得分Z,如表3所示。

毕淑敏多次坦言鲁迅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她说“中国作家我特别喜欢鲁迅”[1]128,“鲁迅是我非常崇敬的作家”。[1]44毕淑敏和鲁迅一样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散文,探寻人的心灵,救治人的灵魂。但是鲁迅的散文冷峻刚健,毕淑敏的散文温暖柔和。鲁迅的散文如刑天舞干戚,强烈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也无情地坦露自己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毕淑敏的散文如精卫衔微木,投入到人们需要帮助的心理需求之海,也穿云破雾带给人温暖和光明。

表3 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表

(三) 测度结果分析

1.柱状图分析

根据计算出来的安徽省和全国农村信息环境综合指数,在excel中绘制柱状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徽省和全国农村信息环境综合指数柱状图

由柱状图可知,安徽省和全国农村信息环境指标数呈递增趋势。在2005年以前,安徽省和全国农村信息环境综合指标为负数,并且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指标小于全国,说明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在2005年以后,安徽省和全国农村信息环境指标数呈正数,随着年份的增加递增趋势明显。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在2006、2007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最近几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时间序列分析

对上述数据作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综合水平基本上和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但是最近两年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差距有增大的趋势。由图 2可以看出,安徽省最近十年信息环境综合指标数从负数上升到接近于1,上升趋势不是特别明显,这一点与全国水平保持一致。其中,2007年以前增长幅度都不是很大,2007年到2008年几乎处于不增长状态,从2008年以后增长迅速并逐步走向稳步发展的轨道。

图2 安徽省最近十年信息环境综合指标数折线图

3.排序分析

对安徽省和全国近十年的农村信息环境因子进行排序,可得结果,见表4。

表4 全国和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因子排序

由表4可看出,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指数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得益于第一个和第三个因子排名靠前。根据其他年份的单因子排名情况,也可以看出第二个因子对总指数的影响较小。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每百户电话拥有量可以解释第二个因子。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加之固定电话的不方便和固定电话费用的不合理,农村居民逐渐用移动电话取消固定电话;第二,安徽省属劳务输出大省,农村人口常常以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单独依靠农业生产生存的农民并不多,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存在。在 2006年以前,第二因子指数是逐年递增的,最近几年这一指数是下降的,随着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将会大量地流入城市,因此,可以想象第二因子对总指数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由表 4还可看出,第一个因子对总指数的影响最大,它的分布基本上是有规律性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因子对总指数贡献较大,在2005年以前,由于这两个因子排名比较靠后,所以综合指数比较低,信息环境状况低下。2005年以后,随着第一,三因子,尤其是第一因子排名突出,信息环境综合指标数也越来越大。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上述测度与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有利于当地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信息环境建设。

(一)安徽省农村信息环境发展缓慢。根据测度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环境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近年来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正是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环境发展过慢导致的。

(二)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素质不高。根据测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农村居民在信息人的指标数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信息素质不高,而且农村居民学历普遍偏低——在高中以下,这严重制约了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信息环境水平。

(三)安徽省农村信息资源不够完善。根据测度指标值可以看出,农村信息环境的信息资源,如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均少于全国平均值,这将制约安徽省农村居民接触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少农村居民接触信息的途径,降低农村信息环境综合水平。

(四)政府对于农村信息环境建设扶持力度不够。由测度的相关数据可知,安徽省虽然一直在加大对农业财政的扶持力度,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安徽省占大半部分的农村人口现状是不协调的。政府对农村信息环境建设认识的不足,在较少的资金扶持下,农村信息环境建设难以快速发展。

[1] 蔚海燕.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分析[J].晋图学刊,2004,(1):24-28.

[2] 卢丽娜,于风程,范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J].理论学刊,2010,(6):37-41.

[3] 叶华,高咏先.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定量与定性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3-108.

[4] 王勇,王文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J].技术经济,2013,(4):85-88.

[5] 江凌霄.扬州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

[6] 周锋.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测度方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测度农村居民安徽省
成长相册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