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段,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然后详细阐述了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活动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048-02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地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问题性和实践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其能够创造空间。探究性学习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使他们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合作和共享;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生活中探究
教师要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
案例一: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片段。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在小组里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启发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如按照每人分的枝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这样学生就带着一份好奇心、一份疑问愉快地去探索研究。这样的探究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有余数的知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述例子通过生活中的话题,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
(二)在活动中探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围绕任务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案例二: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你们认识吗?出示相关图片。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卡通头像?如果把它从纸上剪下来,你会吗?怎样剪?(学生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把头像从纸上剪下来。)
师: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
教师边演示边说: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有关周长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数学游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剪纸活动中了。探究时注意通过大量具体事物的感知帮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三)在问题中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没有问题探究难以进行,更难以深入和创新。因此,我们讲授新课时,要把学生视为探索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切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惑,诱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
案例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探索。
(1)相同的数为什么0除外,能不能是小数呢?(2)为什么要加上“相同”?(3)为什么要“同时”?(4)“大小不变”也是关键词吗?(5)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为什么还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带着对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加强探究体验,培养探究习惯
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构建对客体认识的过程。
1、在观察中体验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案例四:先计算下面两题,再根据发现的规律接着填写。
(1)45*9=( ) 450-45=( ) (2)63*9=( ) 630-63=( ) 27*9=( )-( )=( ) 56*9=( )-( )=( ) 9*78=( )-( )=( )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师:是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9同一个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成为情景的创设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的探索空间和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和相互交流的阵地。
2、在操作中体验
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亲身获得数学的感性认识。
案例五: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片断。组织操作活动,着力构建二分之一。
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展示交流。
辨析:像这样的涂色部分,能用1/2来表示吗?怎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说涂色部分表示这张长方形纸的1/2呢?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反思和建议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科中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虽然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但是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各类方法的调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能用就有的认知结构的应该直接同化吸收比较新的知识学习,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和适度。因为学生有差异,班级也有差异,课堂教学方式就会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能适度应用,因人而异,灵活运用,但要注意各类方法的调控。
参考文献:
[1]卢向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2(8).
[2]郑宇.论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