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锦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价值观正遭受巨大的冲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旨在通过了解目前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情感与信念、践行上的认同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253-03
【Abstract】As a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global cultural values are currently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 greater emphasis must therefore be placed on the restoration of students core values. This paper will serve as an inquisitive probe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categoriz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erms of recognition, emotion, belief, and practice. Additional causes will also be explored,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accordingly, in the hopes that they may aid educators in their attempts at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core socialist value identification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面临一些重大社会价值取向时容易产生迷茫与困惑。在高职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了解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及满足高职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分析
1.1定义 价值认同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自身对价值的判断、选择、取向等方面与社会共同的价值保持同步,并在适当时候对价值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定位,发挥其对行为的导向、调节与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个体采取认知的方式获得对该价值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经历从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外到个体行为的外化的过程。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层次,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内容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1.2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认知差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通过对高职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认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和理科学生;学生干部的认知程度要普遍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的认知程度要普遍高于团员学生和一般学生;大二学生的认知程度要普遍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呈倒U型曲线。
1.3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与信念上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通过对高职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生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积极的赞成态度。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同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80%以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继续前进”保持乐观的态度。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缺乏意志努力。其中,20%左右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示难以判断,40%左右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上表示难以判断。
1.4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上的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面,据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生表示愿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其中,60%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80%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了解“八荣八耻”的内容并能够自觉做到,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制定学业规划时会主动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60%左右的学生表示能够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
2. 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讨论
2.1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
从性别上看,男生的认知度高于女生,这可能跟男女生平时的接触面有关,男生一般喜欢阅读与讨论国际、国内新闻,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广泛的关注,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从年级上看,大二学生的认知度要高于大一学生,这可能跟学生的关注点和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时间设置有关,大一新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放在对学校环境的适应上,大三学生则会较多的关注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而只有大二的学生处于系统接受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阶段。从学科类别看,文科生的认知度要高于理科生和艺术生,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科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的掌握、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需求大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对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文科类学生平时接触的人文与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要明显多于这两类学生。从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上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大多数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出众,同时还接受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生干部培训、团支部活动开展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认知度要普遍高于非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干部。
2.2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同上的片面性。
从高职生在情感和信念上的认同来看,部分高职生没有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与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比较缺乏共鸣。这可能是高职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缺位,很难从个体的内心深处去体验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缺乏主观上的意志努力,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去认知与认同它,往往感性的部分占上风,他们对与自己现实生活不贴近、与个人利益不太相关的价值观念往往不太容易接受,其认同度也相对较低,而对贴近自己生活的价值观念则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与认同。
2.3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行上的矛盾性。
从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看,部分学生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好的,但是却离自己很远。这种知行上的矛盾性主要是由于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种课堂的讲授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并不具备运用和实践这些知识的能力。当价值取向与个人利益密切发生冲突时,高职生对价值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往往会更多考虑自身利益,功利性的表现会更为强烈。这可能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没有真正达到认同的程度,没有真正外化为个体的行为,而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知识”的认识阶段,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存在严重的认识模糊与知行脱节。
3.思考与建议
3.1适应受众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在高职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应该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做到分层次、分阶段、分对象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开展逃课、作弊等方面的诚信教育,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跟择业和就业相关的诚信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3.2完善课堂教学,建立多样的教学模式。
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而高职生想要获得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该课作为学生大学学习的必修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方式,更是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就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入手。在内容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专业的创新性学习。在方法上,要勇于改革,应该逐步从传统地机械式授课方式转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模式相融合,让教师的授课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3注重社会实践,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为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
高职生的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是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思想进行宣传,有利于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也是高职生践行该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在开展高职生党团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中优秀群体的作用,让他们对整个践行活动起到引导与带动的作用,另外可以实现低年级带高年级的方式,拓宽活动范围,丰富活动方式,提高高职生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使其能够外化为学生行为,做到知行一致。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活动中,可以让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课堂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结合,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引导与辐射的作用,更好地去实践它。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全体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和文化环境,是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生活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关注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狠抓教风建设和考纪考风等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的过程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导。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有加大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塑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下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朱志明,陈虹,朱百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04):75-78.
[2]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04).
[3]何修猛.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9).
[4]梁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学习与实践,2009,(08).
[5]赵清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力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6).
[6]李忠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机制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7]张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J].青年探索,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