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睿睿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新时期下的课题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从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关键词】新课标 品德 生活 小组合作 教学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32-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与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标倡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方式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综合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团体角度进行评价,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出部分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低问题,德育教学效果不明确,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进行探讨。
首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小组合作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
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要想吸引他们注意力,就必须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感到快乐,才能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从而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让小组成员共同提出本小组感兴趣或者有争议的话题,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组开展一些讨论活动或者合作活动,让内容从小组中来,再到小组中去,这样小组合作内容自然是学生感兴趣的,自己提出的话题,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我爱我的班集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共同思考关于集体大家有什么想说的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并提问为什么会想说这些话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集体中的愉快的事,渗透大学要爱大家的班集体思想,这样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德育课程的讲授。
其次,丰富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形式有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的优势,提高学生参与度。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如果拘泥于一种小组合作,学生可能会厌烦,从而课堂小组合作积极性会降低,参与度则不高。小组合作可以是同桌合作,可以是学生自由结组,还可以是教师分配结组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将各种小组合作形式的优势充分发挥。例如,在教授“我们的动物朋友”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我最喜欢的动物时,就可以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各自最喜欢的动物;接下来要玩模仿动物的游戏,教师就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结组的形式,每小组模仿教师给出的四个不同的动物,这样所有的小学生都愉快的参与到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渗透了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思想。
再次,转变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提高学生参与度。
传统生活与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台式的空间形态,使得生活与品德课程过于呆板和固定,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而对于教室桌椅的摆放也影响着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讲桌和课桌可以固定排列,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转变桌椅摆放形式,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组团式”或“圆桌式”等,便于小学生分组与合作,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德育实施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北师大版生活与品德中的“影子的探索”, 可以选择转变课堂空间形态,不用桌椅,带学生去教室外面寻找影子,组织大家玩“踩影子”,“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影子。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的“圆桌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通过小组发言,来了解学生们发现了什么,在表扬的同时,总结影子的特点,最后,带领学生去探索光与影的密切关系。
最后,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重视氛围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平等、友爱、和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注重小组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被尊重和被认同的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和谐、友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总之,教师注重德育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李弥 浅谈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东方青年.教师 2013(12)
[2]、王延飞 为儿童的成长让路——《品德与生活》“学案导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 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