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语言学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现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20-02
英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是文化与教学的载体。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针对大学高年级阶段的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不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研究意识、运用意识、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所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事实上,研究性教学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研究性学习训练,促使学习与发现、探索和研究过程有效结合,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以培养自身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广大学生充分培植独立学习、终身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目前,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材难度偏大,教学课时不足。尽管我们为学生选用的是一些简明教材,如胡壮麟的《语言学简明教程》、戴炜栋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等,但是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枯燥抽象,晦涩难懂,内容较多,对课程学习抱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厌烦,更不用说兴趣,而教学课时只有34学时,教学任务繁重,往往不能顾及每个章节。第二,学生的基础和自学能力薄弱。由于高校扩招和普通高校招生的状况,一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而且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被动学习占多数。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往往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原始状态,学生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对语言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在中国英语已越来越重要。但有些同学却认为英语要背的太多,死板,不太爱学。我们希望能找出一种方法,既能让许多的同学有兴趣去学习英语,又能轻松有效地把英语学好,能够有效地把英语水平提上去。从时代的要求来看,传统的复制式的人才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课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的新的知识。把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使单向的、被动的语言知识输入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交互式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交际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应只偏重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阐发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動。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正如顾锡平所界定的那样:“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概括为:
1.自主性与交互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个性理应被尊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得出结论,如听英语专题讲座,观看英文电影,浏览英文网页,阅读英文报刊,用英语参与网上讨论会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英语有关的活动,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合作,体现交互性的特点。
2.研究性与开放性。英语是语言文字学科,应该采用的是认知型研究性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认识、理解和记忆、判断与解释、探究其认识规律、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从而加以吸收和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可以是多元的,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在课题选择上,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某项专题,也可由学生自定感兴趣的题目;在授课方式上,它不拘泥于课堂上任课教师的授课,也可以专家讲座的方式或者是专题研讨的形式授课。
3.实践性与创新性。英语教学首要任务是创造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体验,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困惑,产生并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来创造情境,如日常课堂教学、课余兴趣活动、专题讲座、各种讨论会等活动。这个阶段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主要是信息浏览和热点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校园网上开启话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初步确定面对面交流或者网上交流的基本话题和深入讨论的主题。
三、英语语言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1.创设情境与提炼问题。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寻找与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确立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建立小组、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学生只有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激发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听和唱英语歌,通过听和唱英文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英语听力的提高,进而培养语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跨文化意识。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如对英语语法方面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同学可以组成语法研究小组,希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学组成阅读研究小组。这样做有效地突破了单一的以教师讲授和学习课本为唯一信息来源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学生所提出问题的明确程度,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资料,学生现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知识储备情况等。而学生也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自主性,拓宽必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设计,并能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研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
3.成果展示与评价激励。“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研究性学习很容易渗透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当中,使单向的、被动的语言知识输入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學生主动地探索学习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交互式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交际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展现是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的环节。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口头陈述(Presentation)、课题小论文(Essay)、调查报告(SurveyReport)、研讨(Seminar)等各种不同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其成果,真正实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愿望。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研究性教学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不被课堂有限的知识所限制。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满足现状,要大胆实践,要广泛开展活动。同时也要求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可以这样讲,在英语语言学课程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也可为学生奠定学术研究的基础,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并培养学术研究的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6):16-18.
[2]郭启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绥化师专学报,2002(3):77-79.
[3][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11-29(6).
[4]刘伟忠.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报,2006(10):92-93.
[5]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45-47.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乔亨铭(1992-),男,黑龙江绥化人,本科, 从事外国文学与教法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