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本科生“实践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015-01-08 22:08刘建文郄鹏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践型教学改革

刘建文 郄鹏

摘 要:公共政策学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的政府或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导师与学生之间联动机制缺失是导致现行教学培养模式滞后的主要原因,要在公共政策学科教学中培养模式的特征、适用条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结合公共政策学科特色,探讨了该模式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位论文选题上的具体运作过程。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16-02

一、公共政策学及其教学现状

公共政策由于具有权威性、公共性,对国家的经济管理、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共政策这一学科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但现行培养模式较为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社会实践的应用;较为重视课程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较为倾向僵化的师生关系,忽视和谐的师生互动,仍旧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以理论传授为重点的单一模式上。这些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诸个环节: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当今的公共政策教学仍旧停留在理论普及阶段,由老师枯燥的讲述关于公共政策的各种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其接受理解程度则主要看学生自我主动意识,这就形成了老师“只为教学而教學”,学生“只为听课而听课”的局面,其讲授的知识枯燥,学生未必会形成兴趣,自然无法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导致课堂氛围压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无法完成公共政策的教学目标。而且由于公共政策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往往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要求,并且国家的公共政策都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所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再教育[1]。

2.实践性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我们曾经尝试主要把实践教学的活动放在学校范围内,因为学生关心的很多问题与学校的相关部门关系较大,如校园安全问题、贫困生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正好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希望学校各部门也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够提供便利。其次,校外缺乏固定、制度化的合作单位,学生社会实践还缺乏充足的条件。

3.课程的阅读参考文献比较丰富,而且一些参考文献是英文的,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还存在一定难度。

4.网络硬件和软件条件有待提高。实验室计算机还未安装政策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的系统。公共政策课程需要实验室各个计算机安装上常用的办公软件系统,用于政策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的SAS系统。还没有实现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的政策过程。计算机模拟可以让学生了解政策后果的不可逆性和现实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政策效果波及效应实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公共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公共政策学科教育引入“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公共政策学科“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是提升公共政策教学效果的关键,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公共政策学科教育引入“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公共政策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力求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要求建设优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完成教学视频上网;参考题目、作业、常见问题上网,建立网上答疑平台,视频互动平台。“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建设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2.“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建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课堂,保证实践课堂固定、规范化。公共政策学科的本科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公共责任意识、个人服务能力,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素质、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公共政策学科本科生教育要培养出“以人为本”,具有工作责任感、社会道德感、公共服务意识的高级决策人才[2]。

3.“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彰显本课程的教育特色。专业学位本科生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实践经验相对丰富,若采用的培养模式割舍了这两类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性差异,不能有效地调动两类学生的协调与互动,都很难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前者囿于公共政策学科的特性,很难找到一种实践的平台;后者中有些高层次学生在单位是领导者“一把手”,在学校则是学生的身份,心理上难以适应身份的迅速转变;而导师也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授课的对象、指导的学生可能是年龄相仿的群体、也可能是职位、级别更高的领导,如何充分履行教师的职责,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适当的上下级关系,也是导师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政策学科学生教育迫切需要桥梁、中介来承担这种沟通职能。

三、公共政策学科本科生“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完整的经历一次政策过程,从发现政策问题、分析政策问题、与相关部门联系提出政策建议、到实施政策建议、评估政策效果和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政策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基本分析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力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模拟了解政策后果的不可逆性及政策影响的波及性,现实政策过程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公共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公共政策学科“实践型”教学改革模式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考试制度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

1.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传统方式,我们开始运用案例权变式教学、情景教学、决策者课堂现场说法、团队合作社会实践模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1)案例教学方法。授课老师积累丰富的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案例入手,从中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理论思考,逐步过渡到成熟的公共政策理论讲解。从案例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决策理论的理解不是停留在文字上,而是贯通到实践中,充分体现决策科学的实践性特色。补充公共政策的案例和音像资料,如关于废除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拘押政策的建议,全球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深圳的行政三分政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等。做到了教材配套齐全和满足教学的需要。(2)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为学生发挥公众影响力、阐释决策理念、分析解决问题提供外部激发[3]。例如,让学生扮演“市长”、“总经理”等角色,现场就问题进行决策。由于游戏是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场景的模仿,因此也是一种体验法;同时游戏还有揭示道理的作用,即通常说的寓教于乐[4]。(3)政府决策者课堂现场说法。授课老师计划请优秀决策者到课堂现场说法,把决策者在实践中的切身体验,传输给学生。(4)团队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妙趣横生。授课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阅读材料,采用团队结构,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个小组根据阅读材料,做成PPT,在课堂上依次做PRESENTASTION。

2.实践课程设计方法。(1)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我们把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活动放在学校范围内。因为学生关心的很多问题与学校的相关部门关系较大,有些问题本身就是学校相关部门关心和头疼的问题,如校园安全问题、贫困生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正好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因此希望学校各部门也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便利。同时,我院已建立起淄博市城管执法局、张店区政府两个实践教学基地,与一些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公共政策学的实践性教学及课题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2)小组课程实践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应用公共政策研究方法,去了解政策问题、分析和描述政策问题、提出建议、游说相关部门实施建议、监控和评价效果、提出改进建议。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而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公益心。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在课外进行,课堂上安排学生就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汇报。同时鼓励学生在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和小组讨论成果时运用多媒体。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完整的经历一次政策过程,从发现政策问题、分析政策问题、与相关部门联系提出政策建议,到实施政策建议、评估政策效果,提出改进意见[5]。学生就我校同学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到学校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帮助相关部门实施落实。内容包括校园安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宿舍安全问题、食堂卫生、飯菜质量、服务质量、课程设置、困难补助的发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问题、学生素质课程开设、网络收费及安全问题、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图书馆服务问题等等,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便利。

3.建设网络教学环境。安装政策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的SAS系统。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更方便、灵活的服务,实验室各个计算机安装上常用的办公软件系统,用于政策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的SAS系统以及快速网络通道。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的政策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了解政策后果的不可逆性和现实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政策效果波及效应实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公共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6]。

4.改革考试制度。成绩评定由试卷考试转变变为“读书笔记+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报告”,发表文章和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加分。这样的制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项目。

5.论文写作。以往的论文写作,往往是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选题,然后由导师进行相应的甄选,这种的模式囿于学生所学知识、视野的局限,论文选题往往是陈陈相因,毫无新意,而采用“实践型”模式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性质与个性特征,从科学学位学生中选取合适的人选协助专业学位学生筛选论文选题,确定既来源于本职工作,又体现导师研究方向的选题。

参考文献:

[1]肖军飞.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8(2).

[2]刘雪明.王显军.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09(6).

[3]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7).

[4]刘雪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1).

[5]季丽新.孙守春.政治学学科本科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路径探索[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5).

[6]李桂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区别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刘建文(1979-),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从事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郄鹏(1981-),女,山东青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公共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实践型教学改革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国际认证指导下的商学院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