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三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维度、教育内容、人的因素、方法创新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强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基本策略,并提出四种具体实施方法以供教学实践参考。
关键词:“三生教育”;边疆边境;少数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58-03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是指通过有效整合各项社会教育资源,对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有利于推进边疆高校素质教育进程,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带动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目前,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受地域、经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和阻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策略,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一、准确定量“三生教育”的时间维度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续性、阶段性、延迟性和差异性,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只有准确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时间”维度,才能确保其持久、高效开展。
1.树立长期教育观念。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教育活动过程是漫长、艰辛而富有意义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1]。“三生教育”是一项育人、树人的长期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立竿见影之行。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亦如此,它需要“三生教育”工作者认准方向,脚踏实地,长期坚守,不断汲取新形式、好方法,将“三生教育”内容和理念,科学地、准确地授予一批又一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2.坚持贯通式教育原理。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从大学生学习生涯的纵向维度看,它介于大学前“三生教育”(高中阶段三生教育)与大学毕业后“三生教育”之间。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横向维度看,它又介于少数民族家庭“三生教育”,同辈“三生教育”,社会“三生教育”和自我“三生教育”之间。因此,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必须坚持常态化、有序化地教学,做到承前启后多点开花,将大学“三生教育”与中学“三生教育”接轨,将大学“三生教育”与家庭、社会“三生教育”并轨,从而完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变轨,以此保证整个高校“三生教育”过程不脱轨。
3.严格执行并度量阶段性时间指标。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每学期,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应该有充分的、合理的课程时间设置,以确保“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能够按时开展。例如,云南省教育厅明确规定:高校“三生教育”课程性质为必修或限定选修科目,开设年级为大一或大二学期,总学时应大于32学时,周学时不少于1学时,设2个及以上学分。如此,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一方面有了课时保障,另一方面亦将教学内容与时间刻度结合,形成重要的教学进度要求和衡量指标。
二、有效深化“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生教育”教学内容是“三生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为教学实践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活动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作为指导和支撑。只有不断深化和丰富“三生教育”教学内容,推进“三生教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三生教育”在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育人效用,体现教育价值。笔者认为深化“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实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民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体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必须在相关教育部门和领导机构指导下,统一认识,明确要求,统一课程设置,统编精选教材,统筹教学与管理,完善标准化综合测评。积极围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主题,动员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力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协同教育。
2.适应性原则。对于“三生教育”概念而言,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可能感到既陌生又新鲜,但就“三生教育”的内容来说,正是他们过去经历过的、现在正在发生的和未来期盼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例如,如何正确解读社会热点、处理好各民族关系,如何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改变少数民族家庭的生活状态,如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生活差距等,都是该地区高校大学生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因此,我们应该紧贴实际,把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教学案例和社会实践内容与大学生的迫切需求相结合,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梯度教学。
3.实效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效强化主体认知到行为实践的转化过程。应通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解和领悟,进一步增强其“三生”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成长、家庭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客观辩证关系,自觉地将“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内化为自觉行动,用成熟、睿智、理性的心态看待和应对边疆边境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社会现象和问题。
4.融合性原则。要結合各校课程资源进行适度整合,处理好在“三生教育”课程中集中教育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的关系。合理借助其他学科教学资源及优势,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有关“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将它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从而达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为延伸,形成合力的教育目的。最终将“三生教育”有机地融入整个高校教学体系。
三、客观分析和利用“三生教育”中“人”的因素
“三生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生命、生存、生活是人的基本属性和状态。“三生教育”的实施者是人,对象也是人。如果“三生教育”脱离了人的因素,“三生教育”便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与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密不可分。实施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2]。
其一,教育对象方面。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生源结构比较特殊,呈现出农村地区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贫困地区学生多,后进学生多的“四多”特点。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受自身学习状况、家庭环境、地区差异、交通信息、民族传统文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相对比较缺乏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抗挫折能力和求知欲。因此,在开展“三生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兴趣教育,技能教育,适时融入自信教育,责任教育和理想教育,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反思自身的价值与责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析,有效增强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驱动力。
其二,教育者方面。教师是“三生教育”的直接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受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三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因此,首先要加强“三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次,要注重“三生教育”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育和业务进修,帮助他们看到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三生教育”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再次,要强化“三生教育”教师的权、责、利问题,突出教育责任,明晰教学任务,保障课酬所得。
四、科学创新“三生教育”教学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是渡河之船,过河之桥。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潜心洞察地区特点,善于发现教学规律,精心挖掘民族特色,大胆开创新颖教法,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才能克服瓶颈,常做常新。
1.渗透式教学法。目前,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正在按照课程设置,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守住“三生教育”课这个主阵地,同时,还应结合其他课程特点和优势积极开辟新战场。以政治课为例,可将“三生教育”中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取向和生活快乐的标准等内容,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分,并适时地加以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例辅助教学。在学习哲学时,可鼓励学生不断质疑,思考,探究,从而领悟“三生”的辩证关系。以大学语文为例,在学习小说时,可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与三生三要素生命、生存、生活对照演绎、讲解。在学习历史经典名篇时,可以“三生”为线索,分析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人物生活状态。以大学英语为例,可结合“三生”内容,开展MyLife、MyLive、MyFamily的主题演讲,选读英美等国关于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原著。以大学化学为例,可突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有机联系,强调食品安全。以大学物理为例,可在电学、力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安全常识和紧急逃生窍门,等等。
2.新媒体教学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改变着边疆边境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当前大学生熟知的电子邮箱、qq、空间、微信、微博、BBS论坛、飞信、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教育资源紧缺,教学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困境。例如,可利用微信、飞信、短信、电子邮箱等方式定期发送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生活常识、就业信息等,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可建立“三生教育”专题qq群,微信朋友圈及论坛,通过由专业教师主导,学生在线匿名参与的方式,开展关于现实生活中“三生问题”的大讨論。可通过qq、微信,建构“三生教育”专家与大学生一对一问答的机制,针对性、家庭伦理道德,家庭变故,个人身心健康等平时面对面难以启齿的“三生”问题[4],开展“虚拟的真实对话”,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扰,释放思想包袱。也可每学期组织鉴赏2部~3部国内外“三生教育”优秀数字影片或微电影,让大学生感知大千世界,发现生存规律,品味生活乐趣。
3.民族特色教学法。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众多元素都来源于少数民族生命、生存、生活基础之上。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在劳作、生活过程中运用聪明智慧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礼仪习俗、民族歌曲舞蹈、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如果能将民族元素与“三生教育”相结合,必将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亲切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三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边疆地区某个少数民族为对象,组织大学生开展针对该民族起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项目的专题社会调查活动。可结合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爬杆、翻竹竿、藤球、射弓弩、敲木鼓等,开展校园“三生”民族体育项目运动会。还可在五四、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校园少数民族歌舞文艺表演,用民族艺术的形式,追忆历史变迁,颂扬幸福生活。
4.专题实践教学法。由于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往往受到黄、赌、毒、艾滋病、暴力、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邻国战乱等因素影响和威胁。面对长期而复杂的状况,在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实践教育活动,如,禁毒防艾宣传、性知识讲座、出行安全教育、反恐防暴演习、校园消防演练、抗震救护演练等。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家周边安全局势和反恐形势,了解周围社会生活环境,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珍爱生命、健康生存、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管子·权修》译文注解[EB/OL].[2014-10-0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611709.htm?fr=aladdin.
[2]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宣传手册[EB/OL].三生教育网,[2011-11-22].http://ss.ynjy.cn/chn201111221624049/.
[3]庄友刚.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4]郭祖全.论高校“三生教育”课的教学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2).
[5]刘建平.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初步思考[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收稿日期:2014-10-07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研究课题D类项目: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教学指导策略研究课题(JZ13D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俊超(1982-),男,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