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15-01-08 11:31曹伟
商场现代化 2014年32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曹伟

摘 要:在西方国家,盈余管理已经有近20年的研究历史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盈余管理学的研究能从客观上揭示一些领域中存在的有规律现象。它不是简单的会计问题,还涉及到管理学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证券市场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现在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一、盈余管理概念及其特征

1.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是评价经营者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营所得的利益,是一个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西方的学术界还没有对盈余管理问题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不过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经济收益观下的盈余管理;另一种是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由于证券市场在不同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各国对经济观和信息观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在一些资本比较发达,证券市场较完善的国家主要注重信息观,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地区则主要注重经济观。

2.盈余管理的特征。盈余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现代市场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企业的股东并不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企业所有经营事宜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所以,管理层是英语管理的主体,但是管理层的执行人并不起决定和控制作用。②盈余管理的对象可分为中介对象和最终对象两个层面,中介对象主要是指公认的会计准则、方法、估计以及时间的选择;最终对象就是会计数据本身,即会计数据自身信号和信息含量的作用。③盈余管理目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企业自身市场和效用的最大化,从而获得企业生存、收益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也正是盈余管理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所以才使其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比较大,这是产生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条件。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产生盈余管理的现象不仅仅是会计准则这一因素,还有政府监督和审计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的比较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效益日渐下滑的情况下建立的,也正是在这时,很多国企进行了改制,建立了股份制企业,有很多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企合并而成,在这种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很容易产生盈余管理的现象。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发展的极为迅速,但是仍然很弱小,由于起步较西方国家晚,发展时间就很短,很多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还不够完善,这些是盈余管理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必然因素。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温床。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完善的过程中尽量遏制出现盈余管理,但是盈余管理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无论会计准则怎样的完善,盈余管理的现象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由于我国独特的经济背景,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它的不完善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种类、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也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同时,社会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渐复杂化,这就使得会计事项变得日益丰富,而且社会上企业种类又丰富繁多。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模糊性,众所周知,会计理论在现实诸多问题中根本无所用处,会计信息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的主观判断,因此,只要存在着主观因素,就势必会存在盈余管理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就利用两者之间的模糊性来选择对自身有益的会计政策来获取利益,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操纵。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是从原有的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存在这国有股份独大的问题,这种现象就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2.企业内部股权的过于集中使得最大的股东完全支配了董事会,而且,很多国有控股的企业,由于国有控制权的不明确性,使得国有股权成了摆设,实际上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人成了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3.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可以导致盈余管理问题的出现,首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真,掌握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师审计的意见就相当于上市企业的检验单。可是,由于国内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不强导致了国内很多的会计事务专业性不强,从而使得会计师不恪守职业操守,在利润的操纵下会不管不顾,甚至出现协同作假的现象,这种行为客观上帮助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操纵。其次,相对于西方的上市公司来说,我国的上市公司外部环境比较恶劣,但是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却比较宽松。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在受到多次的保留意见,却没有被处罚,而且很多公司在收到保留意见后就立即换掉了会计事务所,根本不出具任何理由。诸如此类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要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规定,禁止上市公司打擦边球。

4.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我国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存在着很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监管模式比较消极,总是在上市公司出现问题之后进行监管,有的甚至需要媒体进行曝光才组建相关的调查人员进行追查。其次是处罚的时效性太差,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出现问题后很多年才得到相应地处罚,这就会极大地削弱处罚力度,对公司的惩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在处罚的过程中,证监会往往只是对公司进行处罚,而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且处罚力度较低,相对于盈余管理所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渺小的。

5.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不足。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来说,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信息的获得都是缺乏的,所以,他们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受害群体。国内很多的证券分析师由于利益的趋势,不仅不会引动正确投资,反而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来误导投资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托”。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治理意见,希望能对我国解决证券市场的弊端有一定的作用。

1.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设。首先是要减少会计准则的漏洞,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可供企业利用选择的空间,对于企业的费用和利润要有明确的规范,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因为,企业的管理者正是利用相关法律和会计政策之间的模糊不清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其次是要完善信息披露政策,完善信息披露能够提高信息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也能从根本上约束企业的管理者,就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现状来看,应该主要加强那些容易被操纵的报表项目。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也能有效防止盈余管理的滥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完善股东大会,在证券市场中大股东利用虚假的信息侵害小股东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要及時地对股东大会进行制度完善。其次是构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的高度集中会影响信息的真实,如果信息不真实势必产生盈余管理问题。因此,完善股权结构,弥补公司制度缺陷,对公司内部的各方利益进行制衡是必要的。

3.强化外部监督。新的的法律法规和证券政策虽然对盈余管理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证券市场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要不断提高会计师对盈余管理问题的识别能力。首先,改革上市公司对会计事务所的聘用制度,运用第三方的力量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其次,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计划和工作要由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计师完成;最后,对那些营私舞弊的会计师要追究其经济后果和法律责任。

4.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加大惩罚力度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首先,完善《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对审计造假的加大惩罚力度,其次,完善诉讼体制,对因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应当向注册会计师起诉;最后,证监会应该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事物所进行监管,对不合理的行为要提出处罚。

5.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花样繁多,而且具有极高的隐秘性,信息的使用不能只是简单地相信公司自己所发布的信息,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挖掘,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五、总结

本文只是对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但是随着我国的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肯定会出现新的盈余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决策者们提高自身的能力来加以识别了。

参考文献:

[1] 许波.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模式的互动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01)

[2] 蔡宁,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06)

[3] 王跃堂,赵子夜.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13(07)

[4] 刘劲松.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 财会通讯, 2013(09)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