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为新形势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较为薄弱,对外部社会的发展缺乏应变意识和能力,在客观上也造成了职业教育创新力度不够,教育模式陈旧等弊病。只有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保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职业教育才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12-02
职业教育作为较高等级的教育类型,在提升接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就业劳动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也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性的进步。同时,职业教育作为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符合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期望和要求[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较差,区域发展有所差异,同时,职业教育院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导致了少数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较为低下,达不到人民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期望。加之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有限,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2]。
一、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HS)〗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首先要面对和处理的,就是理顺专业课、公共课之间的关系,将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确保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技能能够为学生带来合适的岗位[3],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保证学生具有多种岗位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都同样具有适应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满足学生生存需要,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纵深发展的机会。所以说,高职教育的专业课和公共课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因就业而就业,要适当地增加学生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是维持活动持续进行的内部动力。兴趣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手段。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和学校工作的基本目标[4]。一个人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向、行为选择进而决定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高职学生由于年龄段的特性,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善于质疑,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利用这一条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提问的浓厚氛围,使得学生敢于提问,有深度地提问,有目的地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联想,在提问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寻找问题答案,伴随着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发散思维,互相学习长处和优点,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这就需要教师仔细挑选学习任务和技能学习目标,通过有效的奖励和良性刺激,使得学生摆脱过去被动接受的消极学习思路,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创造,只有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最深处认同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学生长期受益。
三、培养创新个性
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条件。受以前国家整体教育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也存在过度管理、模式化管理的情况,这与当前社会对于职业院校提出的灵活性、创新性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有着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甚至学科不同的职业院校都存在相同的教学评估体系[5]。这对于职业院校在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构建个性化、具创新意识的教学培养环境,目前来说是十分迫切的需要。创新个性应遵循如下原则:从个性趋向来讲,必须贯彻全面性和自主性原则;从个性差异来讲,必须坚持针对性和适量性的原则;从个性的养成来讲,则应坚持长期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规模来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教育实效与学生个性发展[6]。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中最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技术类型,承载着人类最先进的思维结晶和技术成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远程注册、选课等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申请和网络审批。通过网络的连接和互动,学校、教师、学生可以形成立体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认知,让学生能够在具备交互式学习环境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有了更新。
五、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传统的职业教育以普通高等教育为模本,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水平测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向上体现不出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特点。而在职业教育办学初期,重视理论教学以及教学评估、轻视教学实践,以至于到了后期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岗位的需要而导致轻视理论教学,唯教学实践是用的两个极端情况,这些都成为了阻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正常发展的不利因素[7]。科学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既要彻底地从过去以理论为本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解放出来,也不能陷入到重实践、轻理论的怪圈之中,任何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定都需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根本,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理论,方便其更好地开展实践,又要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得职业教育摆脱过去的应试局面,同时又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就业岗位的要求。
六、创新校园文化,构建职业教育软实力
无论是高等教育机构还是职业学院,校园文化都是衡量该学校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厚实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校自身和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种隐藏属性,对置身其中的人产生潜隐默化的影响。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等[8]。
要创新校园文化,构建职业教育软实力,必须做到:第一,职业学校应该建立起一种较为宽容的文化环境。只有宽容的环境才能孕育出人们的创新意识,如果文化氛围约束性过强,没有宽容的社会风气支持,人们的创新能力将得不到有效释放。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差一些,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自信心较弱,如果没有一种宽松的环境,将很难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第二,职业学院需要具备民主的团队氛围。教育创新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参与到体系建设中来。要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学团队,进而有效地指导创新教育的开展[9]。团队中的成员应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通过施展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让思想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创新的思想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融合和扩展。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宽松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职业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
七、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教育教师团队
作为与社会紧密关联的职业院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也应该放眼于现实社会和未来,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对职业院校的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认清形势,树立不断进步、随时充电的意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随时的更正和革新,敢于自我否定,用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10]。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应构建职业教育创新教学体系,为此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和调整高职学生培养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重新确定新的教学内容,剔除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陈旧课程,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胆地立足实际情况,拓展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教育课程,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宁侠.信息化技术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化的分析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
[2]李晓.论职业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26).
[3]徐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2).
[4]丛文新.强化职业教育素能意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之二[J].中国培训,2012,(3).
[5]沈健.落实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01-10(001).
[6]朱芳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创新管理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
[7]刘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20).
[8]管建福,夏晋祥.“中国梦”与职业教育创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9]程娜娜.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10]彭文武,李金保.职业教育创新及未来发展展望[J].湖南社会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