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而公务员队伍中最活跃的群体是青年公务员,他们是公务员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和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因此,为青年公务员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关键词:地市级;青年公务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013-02
尽管现在地市级机关青年公务员队伍具有学历高,愿意独立思考,责任心强,能够理性的利用网络资源,具有较大的工作潜力等特点,但同时存在成就感不明显,生活圈子狭小,生活较为单调和平淡,对收入福利满意度低,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等问题,影响到顺利开展机关各项工作和贯彻实施各项规章政策。针对地市级青年公务员的群体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要对青年公务员的工作难题进行指导,关注青年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对青年公务员的心理问题进行疏解,通过各种人文关怀和人本关注,使青年公务员对组织的情感依赖增强,从而焕发青年公务员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加强对青年公务员的教育引导,提升岗位思想政治素质
树立青年公务员自我锻炼、岗位成才、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踏实、认真地工作,更好地完成眼前的工作任务,才能逐步实现远期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找好自身的位置;引导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勇挑重担,勇于做大事。可以经常安排青年公务员到基层去实践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党群、政群关系,有利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另外,鼓励青年公务员去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帮助弱势群体,努力完善个人道德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建设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青年公务员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岗位能力素质
青年公务员既有传统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有现代的个人的“功利心”。机关可以设计每个青年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是结合青年公务员的个体特点和不足,重点加强某几方面的培养,通过提高他们的岗位工作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适应岗位要求,做好岗位工作;二是在实践锻炼上积极为他们提供在其他岗位工作的机会,通过岗位轮换和挂职锻炼提高他们多样化的能力,让他们的合理进取得到合法的支持,让他们看到在自己努力下,能够达到何种职级。
(一)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针对青年公务员岗位工作能力不足、欠缺工作技巧等问题,注意加强青年公务员的适岗培训,以单位为主体,培训青年公务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进而帮助青年公务员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各项素质,成为岗位能手和业务专才。同时合理设计青年公务员的各类能力培训,着力于提高青年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在制度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支持与鼓励青年公务员接受各类在职教育和培训,激发青年公务员的学习热情,既利于了解地区的发展后劲,又利于了解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执行党政方针政策的时候具备科学理性。
(二)探索培训主体的系统化
单位在培训前可以发布相关的培训计划,规定好参加培训应该具备的资质和条件,只要符合条件都竞争参加培训的名额,参加培训人员完成相关培训后要完成相关的课题报告,要有一定的学习成果。这种有目的的培训,既可以设置一定的门槛,而且还可以设定目标,使培训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设计出“菜单式”的培训方案,可以委托党校等相关的培训机构,将全市性培训同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设定必须完成的课时学分,除了完成必修课以外,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提高相关方面的能力。这样“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可以尝试在全市培训训后追踪与反馈的基础上,单位自主再强化对全市培训的重点和要点培训,形成全市机关培训合力,达到增强培训效果的目标。
(三)加强挂职锻炼和岗位轮换
在轮岗时,要加强沟通事先征求个人意见,兼顾工作需要和个性适应,使青年公务员在不同岗位上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建设机关组织文化,积极营造适合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组织环境
(一)加强沟通与交流,创造平等、协商的组织文化
探索建立核心文化阵地,充分调动青年公务员的积极性。各部门应研究探索并明确提出适应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其融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中,以网络、文娱活动以及文化刊物为载体,通过宣传手册、模范宣讲和领导行为等方式加以引导,建立机关部门自己的组织文化。
另外,在青年公务员人数较多的单位,强化机关内网建设,让其成为青年公务员与单位领导和其他同事交流学习和表达心声的重要平台,既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又发挥了青年公务员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重要决策讨论通过之前,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思考和争议,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要得到机关领导的重视和反馈,这样能够激发起青年公务员参政议政的兴趣,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机关的民主建设中来,发挥其创造性,为党政工作提高水平、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二)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团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围绕青年人最关心的“成家立业”问题来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各部门青年公务员的网式交流,组织跨单位、跨部门的青年公务员专场的素质能力拓展训练,如各类比赛、联谊会、举办高层次的报告会、创建内部网络论坛以提供交流平台等,从而使青年公务员能够认同自己的群体,产生发自内心的归属感。
同时,团组织应大力加强青年公务员与领导沟通的桥梁作用,以青年人的话语体系向青年人解释上级领导的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向领导反映青年人的所想所为和实际困难。可以定期组织领导与青年的交流座谈会,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功能,开通“领导信箱”或者相关论坛,因势利导,引导广大青年公务员关注大局、关心政策的执行,促进领导和青年公务员的交流沟通,优势互补。
四、注重运用激励措施和科学管理手段,加强青年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健全激励机制,侧重精神激励
制订针对青年公务员的激励机制,除了从物质上进行激励外,更多的从精神上进行鼓励,激发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从根本上激发出青年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处于“适应期”的青年公务员,要以教育引导为主,为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调整期”的青年公务员,主要手段是认可和尊重,通过交予较困难的工作任务,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兴趣等内部动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对处于“融入期”的青年公务员,主要是给予更多的外部激励,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工作的绩效目标。
就激励形式而言,可以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诚恳态度,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使激励表彰落到实处。比如可以通过活动让受表彰的优秀公务员近距离接触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短时间的互动交流,使他们对机关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增加他们的职业归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建设机关间趣味社团,增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青年公务员处于活跃的年龄,希望具有丰富多样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正常工资不足以支付社会上一些商业性休闲机构开办的高收费项目,再加上公共活动场所项目少、设施旧、档次低,吸引力不足。所以,机关要尽可能的丰富青年公务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健康、时尚的活动。可以尝试在市级机关间建立各种各样的趣味社团,每个公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任何团体,社团负责人根据大家的要求筹划活动,经费可以自筹,也可以得到统一的拨发,这样活动也比较好组织开展。这增加青年公务员间相互交流和反映心声的机会,成为利益表达的一个窗口,丰富青年公务员的业余生活,进而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完善休假制度,保证青年公务员的休假权利
由于机关工作繁忙,使很多青年公务员不得已放弃自己的休假机会,难以享受正常的休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公务员,尤其是外地青年公务员表示这种休假制度对于他们的生活有很多不利影响。根据这种情况,团委可以组织“结对旅游”等类似活动,这样既给青年公务员旅游提供了便捷,丰富了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又“温柔”地施行了“强制休假”,保障了青年公务员的休假权利。
(四)坚持工间操,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尽管有很多机关为公务员专门购置运动器材,或者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但对于已经劳累了一天的青年公务员来说,要耗费不少体力,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机关部门有条件可以考虑在每天安排一次简单、易学、运动量不大的户外广播操,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另外,机关还可以安排运动专家、营养专家为他们专门做讲座,教他们如何减轻疲劳,为自己补充营养,把这些活动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兴趣来参与的。
总之,青年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处在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线。建设一支高效、勤政、求实、奉献的青年公务员队伍,不但是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青年公务员的期望,同时也推动了青年公务员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青年公务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相信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地市级青年公务员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建造活力高效的政府和推动地方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烨.基层地税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调查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5).
[2]共青团贵州省委调研组.青年公务员资信度调查[J].决策,2013(7).
[3]曹雪妍.初任基层公务员的困惑及解决路径[J].领导科学,2012(32).
[4]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80后”公务员发展状况、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北京市海淀区1645名青年公务员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2).
[5]马子凡.青年公务员的职责与使命[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4).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徐妍(1982-),女,吉林集安人,讲师,硕士,从事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