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2015-01-07 12:51吕毅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模式探索翻译教学高职院校

吕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专业技能和外语知识兼备的行业翻译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为切实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达到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本文旨在探索高职院校翻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以适应日益发展的行业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作为各国交流的桥梁,无疑在我国行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完成从语言表层的学习到语言实践的必要途径。在许多高等院校里,英语翻译课虽被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但翻译教学,尤其是翻译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目前的翻译教学普遍偏重于翻译理论及文本材料的翻译译,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难以适应特殊行业中对外交流的需要,所以构建新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翻译模式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以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为背景,结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翻译教学模式。

1 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条件、学习成绩相对较弱,英语水平则更加薄弱,除此之外,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低效率、学习被动等特点。笔者对该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围绕英语学习方法、兴趣和学习困难展开了一系列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茫然,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也非常努力,但效果却不理想。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挑战。

2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一路高涨,英语专业更是遍地开花,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但数量扩充的背后却没有伴随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学方式十分传统落后。而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翻译教学理论、教學方法研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的认识,常常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因此,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仍然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注重技法讲解,注重书本上的理论学习,而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以及他们英语水平较差、学习兴趣较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另一方面,许多教授翻译的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不是翻译专业毕业,几乎没有什么翻译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对翻译的理解和实践都十分有限,很多只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教学普遍偏重于翻译理论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语法、词汇的讲解,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学习起来什么困难,翻译实践能力严重缺乏,这种模式严重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观,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变这种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低,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翻译学习瓶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诸多问题与不足揭示: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建立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

3.1 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并没有明确的培养目的,许多课程没有与行业结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建议将翻译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制定第一学年翻译基础知识(含词汇、语法教学)、翻译基础理论、翻译技巧讲解及练习必修课程,第二学年英美文化背景、区域行业和地方支撑产业背景讲解及普通文本翻译实训必修课程,第三学年行业讲座及实习式服务地方经济翻译实践

通过每一阶段的分级教学,循序渐进提高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2 明确课程目标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正如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所指出的一样,翻译必须以目的为导向。因此,考虑到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翻译教学必须瞄准人才市场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生存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翻译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仍然沿用老师主讲,学生主听,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灌输理论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差。因此,翻译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少讲多练,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将工厂、企业、组织机构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努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3.3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克服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翻译能力。具体教学形式:

课堂要点操练(要求学生就学过的重点和难点分组讨论,互动一番,或要求他们就重要的英汉句型和范文进行操练、背诵,并灵活运用,创造生动逼真的对话交际情景);

选择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文本材料翻译;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年与一家专门的外贸公司合作,邀请该公司在学校建立外贸实训基地,请正真有经验的外贸翻译人员为学生授课。上课所讲内容、所选材料都是该外贸公司中所实实在在涉及到的,如与其他国家的电子邮件来往、外国公司的简介、报关等材料。同时,采用实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正真与外国客户沟通,翻译相关文件材料。遇外贸谈判翻译,便将学生分组,让其各自扮演谈判双方和翻译人员,真实模拟外贸谈判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实体验外贸谈判的流程,感受翻译的过程。这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学方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学生的喜爱,不少同学表示,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中更加直观的去体会、学习和反思翻译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翻译体会、知识技巧能够在学生的记忆中保留很长的时间。

课堂即兴翻译比赛(由老师从外贸企业中选出翻译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翻译实践,结合教师和客户的反馈评选出最佳译作);采用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分组对抗,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翻译热情。笔者曾运用此种方法在该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做过教学示范,教学效果非常好。具体操作如下:笔者在上该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广告翻译课时,先介绍讲解广告翻译相关技巧,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为每一组学生分配相关广告,让学生讨论翻译,评出最好译本。最后,在实践强化练习中,笔者主动联系相关外贸公司,请他们拿出一个特定的产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为其设计一句中文广告词,并通过小组讨论配上英文翻译,并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这种激励性的比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位同学都积极献策,想出了许多很好的广告语,并且运用相关技巧,进行了翻译。最后,经过老师点评、公示评选以及结合同学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最佳广告语和最佳译文,并为获胜的同学支付相关报酬。这种方式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了翻译的价值,能够创造财富,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同学表示从此次翻译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对翻译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导向,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全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翻译机会。鉴于翻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应重视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由侧重语言教育向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2]朱小雪.翻译理论与实践-功能翻译学的口笔译教学论,2010

[3]黄友义.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用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07(1)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翻译教学高职院校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