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勇
摘 要: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在教学内容和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往往照搬教材上的音乐作品,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地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有意识地选择了部分节奏明快、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并且着力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和谐;互动;音乐欣赏能力
任何人都知道音乐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和重要手段,更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音乐教师的责无旁贷的职业责任。
本人在师范教学已十几年,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音乐课本上所选的乐曲,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抵触心理,而更倾向于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过于严肃、传统和陈旧,缺乏创意和新鲜感,而流行音乐活泼、欢快、有时代感,更能够抒发年轻人积极向上、富于冒险精神的情怀。加之传媒的日益发达,许多流行歌曲总是先在学生之间传唱,然后才逐渐流行开来,不少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和偶像,拥有自己心目中偶像的专辑,还有些学生能够模仿得惟妙惟肖。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听到他们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那么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音乐教师,不少教师担心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不完,完不成教学计划,还有的教师干脆采取了回避态度,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大胆地打破教学常规,试探性的把部分流行歌曲引进课堂,选择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如:《中华民谣》、《祝你平安》等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向上、朗朗上口,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学唱,并激励那些模仿能力强的同学模仿明星的声音、动作和手势等。结果表明: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同学们兴趣浓厚,由喜欢流行音乐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为此,本人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方面浅谈几点自己的尝试。
1 以流行音乐为前提,主动活跃课堂气氛
对课本上的經典音乐和严肃音乐相比,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音乐理解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因此,我常常将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家如:刘欢、韦唯等和流行音乐如:《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引入课堂,简介、点评音乐家,推介、教唱流行歌曲,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将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精品联系起来,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如:周杰伦的《夜曲》采用的是肖邦E大调夜曲的曲调。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交响乐,学生会发现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原来是来自于严肃音乐,从而打消了对严肃音乐和高雅作品的距离感,逐渐产生亲近感,慢慢地喜欢上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2 处理好师生关系,打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大家都知道音乐有助于人际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协作来实现的,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要求,创建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着力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
宽松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首先,上课前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一起游戏,和陌生学生握握手等。其次,教师要衣着得体,庄重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要优美、规范。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要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多鼓励、勤表扬,……有时候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境
显而易见,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等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图片、动画、视频、MIDI音乐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够做到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感受音乐,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迅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歌曲时,我用课件播放青藏高原的图片,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雄浑壮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绵延起伏的青藏铁路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然后,再辅之以教师精辟的讲解,使整个欣赏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进一步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风格特征,逐步提高欣赏品味和能力。
4 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
与其他学科一样,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欣赏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彻底摈弃按部就班的旧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保护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领航者,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多动脑筋,紧跟时代的脉搏,了解学生的喜好,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激活音乐欣赏课。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为双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展现自己,敢于发表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体验情感、激发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中小学音乐教育》.
[3]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