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玖《直隶商州志》史料价值论略

2015-01-07 07:42季桂增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直隶方志价值

季桂增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我国是一个方志大国,现存8000多种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巨大宝库。商州地区的地方志著录始于明代,有《商略》《商州志》《商州志续辑》三部,今皆无存本,清康熙年间王廷伊主纂的《续商州志》是现存最早的商州志书,但因是续修之作,资料的丰富性大打折扣。而《直隶商州志》是继《续商州志》之后的又一部商州志书。此书为乾隆年间王如玖编纂,分为《星野》《疆域》《建置》《田赋》《食货》《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录》等14卷,记述详细,体例完备,征引广博,价值颇高。正如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中所言:“作为一种著作体裁的方志,从总体上来说,它记载的内容是十分广泛、非常丰富的,单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说没有一种著作可以与它相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水利、物产资源、奇文轶事……无所不有。”[1]因此,本文以《直隶商州志》为研究对象,努力发掘其蕴藏的史料价值。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历史地理价值;二、旅游开发价值;三、经济史价值;四、文献学价值。

一、历史地理价值

地方志是研究历史地理必不可少的资料。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曾列专篇论述了方志学的地理学价值,他认为:“蕴藏在方志学里的地理学资料是很丰富的。换而言之,也便是方志的地理学价值是很高的,尤其是在中国文化地理和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方面。”[2]《直隶商州志》对州县区域沿革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的情况记述详尽,其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价值颇高。

首先,《疆域》和《建置》卷对于我们研究商州州县的区域沿革很有帮助。自秦汉统一以来,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因为朝代的更迭,各地郡县的区域大小、州县名称也发生了变化。《直隶商州志》详细记载了自商以来,商州地名的更易情况。首先引证《史记·殷本纪》“契封于商”来说明商州地名来源;汉代,设置商县,隶属于弘农郡;魏晋时期,在京兆南部置四县,其中便有商县,隶属于司州;北周宣政元年,正式出现商州的名称;隋代,改置为上洛郡,下辖四县;唐代,复置商州县;宋代,沿袭隋唐的建制,隶属于永兴军路;元代,商州属奉元路,领洛南一县;明代,洪武初年,将商州降为县,成化十三年,复升商县为州,下辖四县,隶属于西安府;清代,沿袭明朝建制,商州下辖四县,雍正三年,商州直接隶属于陕西布政司。从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商州地名和区域范围在历朝历代更易的情况,正如在《疆域·上》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商之疆域,盘错万山间,又历代以来,为郡为县,或合或分。”[3]正是因为《直隶商州志》中的记载,我们才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其沿革和变化的过程。在记述这一变化过程时,资料详尽,不仅征引了正史《地理志》中的资料,如《汉书·地理志》《晋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等,而且还综合了其它地理资料,如《水经注》《寰宇记》《商州志》《续商志》《括地志》《贾志》和各县县志等,通过征引这些著作,既保证了材料的可靠性,又使其记载广博丰富。

其次,关于自然灾害方面的记载也甚是珍贵。《直隶商州志》卷十四《杂录·灾祥》一节,就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如对商州地区在明清时期地震的记载:“成化二十二年,(山阳县)地震。嘉靖三十一年,(山阳县)地震。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有声如雷。顺治十一年六月初八日二更,地震,屋多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洛南县)地震。康熙六年,(山阳县)地震竟日。康熙五十七年六月,(镇安县)地震。”[4]地震是对人们生命财产有着严重威胁的一种自然灾害,利用《直隶商州志》中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商洛地区地震规律和预测工作,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对于这一地区的干旱、洪涝、蝗灾、冰雹、霜冻、瘟疫等,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中干旱和洪涝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我们可对这一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进行探讨,总结出一些初步的规律,运用到这一地区的生产、生活之中,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旅游开发价值

地方志作为地情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史料。志书中记载了大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至今日,有些景观已经衰落或不复存在,而方志中的记述对于我们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直隶商州志》记载了商州八景:龙山晓日,熊耳晚霞,三台叠翠,四皓古陵,仙娥削壁,丹水环城,商山雪霁,秦岭云横。商山八景,除了“四皓古陵”之外,其它七景皆为自然景观。如对“三台叠翠”这一景观的记载:“州南里许,西连文笔山,即龟山也。自麓至顶厓厈三叠,故名三台。每山颜洗雨,岚霭烘晴,三级翠浪,青苍欲滴,上有文昌祠,古板老柏,朝暮含烟,又如云中宫阙,岛上楼台,而且丹水饮其北乳,水蘸其南,楚水绕其东,拾翠而升,环顾三溪,诚僻壤中一大观也。”[5]这一段记述对于“三台叠翠”的具体位置和得名缘由都有明确的记载,特别是对“三台叠翠”的描绘,细腻而自然,令人心怡向往,可谓是一处难得的佳景幽境。今天,“三台叠翠”的景观已不复存在,但我们是否可以依照其描述,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对其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重现奇观呢?

八景中的“四皓古陵”至今仍然是商洛旅游的一大资源,但知名度不够。商山四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隶商州志》中有对四皓墓的详细记载:“汉四皓墓,在州西三里,有四塚,塚前有庙,庙中有古今碑刻诗文。今商洛旧县西亦有四皓塚。四皓墓州西五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塚星罗,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四皓图。”[6]还有关于四皓庙的记载:“在金鸡原,有唐柳宗元、宋王禹偁撰碑。明商洛道苏浚,知州王邦俊,太仆马理俱有记。一在州东七十里商洛镇,本朝雍正年间修。”[7]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到四皓墓、四皓图、四皓庙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这对于开发商山四皓这一旅游品牌无疑是很有帮助的。《直隶商州志·人物第八·上》即以《史记》记载为主,并且辅以《高士传》《商隐说》《鸿书》等相关著作,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四皓本事原末。据笔者统计,《直隶商州志》中关于四皓题材有古文6篇,诗歌20首,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古文如柳宗元的《四皓碑赞》,王禹偁的《四皓庙碑》等,诗歌如李白的《山人劝酒歌》《泛仙娥溪》《过四皓墓》,张九龄的《商山怀古》等。从中可以看出,商山四皓源远流长,四皓故事因蕴涵着高洁的隐逸理想和丰富的谋略智慧,且富有传奇色彩,开发的潜力和空间可谓巨大,应该充分利用《直隶商州志》中的四皓文化资源,做好商山四皓这一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推动商洛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经济史价值

《直隶商州志》中的《田赋》和《食货》卷,详细地阐述了商州的漕运、矿产、药材,对于我们研究商州古代经济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食货·转运》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州是南方货物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在转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方志中记载的宋欧阳修《漕河议略》,其中议论甚是精辟:“岂若较南阳之旁郡,度其道里,入于武关?与至京师远近等者,与其尤近者,皆使直输于关西。京师之用有不足,则以禁帑出赐有司者代而充用。其迂曲简直,利害较然也,此陆运之利也。”[8]欧阳修说明了在商州之地开通漕运,能够直接通于关西,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非常便利,解决了陆路运输困难的问题。一直到清代,商州的漕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记载:康熙三十一年,关中饥馑,为救济灾民,将襄阳二十万石大米,由丹水运至商州,由商州再运至西安。雍正十一年,将湖北省的十万石大米,由商州的龙驹寨转运至西安,以备荒年。可以看出商州的漕运对于关中地区的粮食稳定和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食货·坑冶》一节中,对于商州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以及开发情况做了介绍。宋代时,商州矿产资源的开采极为兴盛:“宋兴金、银、铜、铁、铅、钖之货,凡诸产金地有五,曰商、饶、歙、抚、南安,产水银地有四,曰秦、商、阶、凤。产原砂地有三,曰商、宜、富顺,而商皆居其一。”[9]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商州的金、水银、原砂等矿产都是极为丰富的,矿产业兴盛一时。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因矿产特别是金矿牟利甚多,所以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盗矿者,盗矿现象非常严重,聚众生乱,影响了当地百姓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成为当地一大害。之后官府采取措施禁止采矿,商州的采矿业从此没落。到了清代前期,这里的采矿业已经完全被废弃了。

商州山谷之间,物产繁多,此书特别对药材记载详细。陈正祥曾论及方志与物产的关系:“(方志)对于全国物产,尤其是特产的分布情况,仍有其参考的价值。因修志者对于当地物产之有无,必然比外地人知道的清楚,故这些记载便可能较其他文献可靠。”[10]这一论断非常明了地指出方志对于保存物产的独特价值。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乃是南北方交汇之地,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各种中药材在此生长,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而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也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利用《直隶商州志》中的相关资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商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其一,对于已经形成规模的药材,可以挖掘其历史内涵,大力宣传,将中药材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增添其文化的厚重感,提高其知名度。其二,可以试验种植一些方志中记述的药材,如远志、黄精、葳灵仙、劫律草、山茨菰等,如果试验成功,可进行一定规模的种植,在这方面商洛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总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方志中的记载,进一步突出优势,弥补不足,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文献学价值

方志具有极其宝贵的文献学价值,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中提到:“方志是保存社会史料的渊薮,那里面的丰富记载,是在其他史籍中不能看到的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凡属这样的记载,都不是《二十四史》、《九通》、正续《资治通鉴》中所能找到的。”[11]彰显出了地方志所独有的文献价值。

《直隶商州志》卷之十三为《艺文》篇,保留了大量的碑记和诗文作品。一类是墓志碑文,如韩愈的《商州刺史董公墓志》、元好问的《崔府君庙记略》、杨一清的《修韩昌黎祠碑》、胡定的《祭韩退之文》等,这些记载为编辑出版各种金石碑刻方面的书籍提供了丰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另一类是关于商州的古诗文,特别以唐代诗人居多,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如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贾岛、杜牧、罗隐、许浑等一大批诗人,都留下了关于商州的诗歌,或吟咏商州瑰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如贾岛的《旅次商山》“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或吟咏商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如杜牧的《商山道中》“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唐代诗人之所以在商州留下大量的诗篇,这跟我们上文提到的商州在唐代重要的交通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考证:“长安东南出武关,自古为秦、楚间之交通孔道……盖唐代京师长安与江淮间之交通,除物资运输及行李笨重之行旅者多取道汴河外,朝廷使臣及一般公私旅行远适东川、黔中、江淮、岭南者,皆利此道之迳捷。兼以唐代士人几无不蚁趋京师,谋取功名富贵,又喜遨游江湖,适性谋食,故多屡经此道,至有‘名利道’之目。”[12]我们可以看到,商州在唐代是通往京师长安的交通要道,大批文人墨客途径于此,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学作品,极具文献价值。

在《直隶商州志》卷十四《杂录》中有《纪事》一节,记载了在商州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部分是从正史中摘录),这为我们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提供了线索和方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明末时期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记载颇详,将李自成与明军大大小小的战役,都一一录入,如“(顺治)十六年九月,闯贼李自成败秦督孙公传庭于河南。十月初旬,入关中分遣袁宗第、白鸠鹤、刘体纯、蓝应诚等马步十万,取商州安,五日陷关门,十二日抵商,攻打三昼夜,十五日午后城破,杀男女四万七千,文武官俱殉难,屋宇焚十之七”。[13]虽然方志的作者是站在明代统治者的角度上进行撰写的,称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为“贼”,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还是相对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可与其他的历史资料相比对,还原出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当然我们在利用旧方志的史料时,也一定要辨伪存真,正如谭其骧先生所说:“旧方志之所具有保存价值,主要在于他们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不见于其他记载的原始史料。至于经过方志作者之手的记叙,那我们就必须对每一条都进行审慎的考核,决不能轻易置信。”[14]如卷十四中的《拾遗》一节中集录了很多奇异怪离之事,充斥着迷信色彩,对于这一类的材料,一定要进行审慎地鉴别,才能加以运用。

综上所述,我国具有发达的方志传统,各地都存有不同数量的旧方志,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旧志的整理和史料价值的研究,以《直隶商州志》为例,深入发掘其历史地理、旅游开发、经济史和文献学的价值,把史料价值的研究同商州地区地理、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地做到古为今用,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

[1]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

[2]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3:58.

[3]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一)[M].清道光四年刊本:82.

[4]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M].清道光四年刊本:846-856.

[5]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一)[M].清道光四年刊本:128-129.

[6]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M].清道光四年刊本:909-910.

[7]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四)[M].清道光四年刊本:292-293.

[8]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洪本健,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138.

[9]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七)[M].清道光四年刊本:479.

[10]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3:42.

[1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8.

[12]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37.

[13]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M].清道光四年刊本:899-900.

[14]谭其骧.长水集(续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3.

猜你喜欢
直隶方志价值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清代直隶铸钱史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DBD plasma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II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直隶、山东交界地带的八卦教研究
清代直隶旗地考述